新顺1730 - 第二零六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世纪,是个投资疯狂的世纪。
    商人总是对这种投机或者叫投资有着一种特殊的嗅觉和敏感,就像是狗总能找出来厕所在哪里一样。
    商人都是一样的经济基础,有着自己的阶级觉悟,东西方相差不多。
    历史上,人们以为中华这边的第一场投机泡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长春君子兰事件,近乎类似于四百年前的阿姆斯特丹郁金香事件。
    但实际上,历史上中华最出名的一次投机泡沫,是满清末年的橡胶投机事件,彻底断送了清王朝。保路运动的发起点,也是因为有人拿着川汉铁路的集资款,去炒作1910年最热的橡胶,觉得拿集资款炒作橡胶赚了钱,自己拿走利润,将本金还回去。结果炸了,最终保路运动把满清炸没了。
    当年橡胶正是火热的时候,不管汽车还是蒸汽机,都离不开橡胶。就有公司专门炒作,号称20世纪,是橡胶的世纪。有人就拿着300万两的集资款,去投资橡胶,觉得300万几天变成600万,将300万的集资款还回去,再缴纳一万银元的罚款,自己留下300万,岂不美哉?
    然后……
    如今西洋有郁金香泡沫、南海公司泡沫、密西西比泡沫,不管是南海公司还是密西西比泡沫,套路都是一致的:击鼓传花。
    500法郎发行的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一年内从500利弗尔,涨到了两万,最大的一剂强心针,便是类似于刘钰和这些富商们展示的“美好的未来”。
    当时法国政府为了展示这个美好的未来,不止像是刘钰一样搞出了人力ppt,还把巴黎的流浪汉雇佣起来,每天到港口转一圈,第二天再从别的地方入城,假装密西西比的金矿缺人缺到了每天都有数不尽的人去那边淘金。
    而刘钰不需要搞这种形式,大顺的商人们对朝廷始终就是一种矛盾的态度,既希望朝廷啥也不管、又对朝廷背书的东西深信不疑。
    这种对大一统朝廷的信任,免去了刘钰学习法国人,雇佣一群流浪汉佯装那边缺人缺到每天络绎不绝的程度。
    只是刘钰并不承认这一套是击鼓传花,实际上他在经济政策上很保守。
    因为现实的例子就摆在那。南海公司的泡沫一炸,英国那边吓得将近二百年不准组建股份制公司,生怕这种把牛顿坑的血本无归的击鼓传花股票搞垮英国的经济。
    放在大顺这边,更是可想而知。
    一旦任何一个股票炸了泡沫,带来的后果就是朝廷的全面反动和恐惧,对这种新生事物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所以刘钰没有大肆忽悠虾夷的金矿之类,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英荷的南海泡沫,“珠玉”在前。真要是忽悠,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股价能上涨20倍,大顺这边10倍还是没问题的。
    但他还是拿出了比较实际的一整套方案。
    只是,这种半忽悠、半实在的话,依旧还是许多人持有怀疑。
    “鲸侯,按您所言,这是稳赚不赔的。朝廷若是知道稳赚不赔,为何户政府不出钱投入呢?”
    “我等倒是知道,京城勋贵家里,以及内帑也投了钱。但若是稳赚不赔,朝廷为何不投入呢?”
    问出这个问题的,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商人。
    这不只是他的问题,更是在场许多人内心的疑惑和怀疑。
    商人们对朝廷的态度很矛盾,但其实心里也清楚,朝廷见了钱,就像是苍蝇见了血一样。
    这不是在诋毁朝廷,而是在表扬朝廷。没能力把中央财政收三四千万两的王朝,意味着一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
    就像前朝,类比于大顺这边的获鹿县。
    前朝理论上真的是三十税一,一亩地,理论上只收0.035石的正税。
    如同刘钰印象深刻的亩税精确到小数点后17位的获鹿县,13万亩土地,大顺把人丁税摊进去后,要收两万两白银。
    而前朝,算作一石粮一两银子,理论上获鹿县只要收4000两银子的亩税,再加上3000两银子的人头税,算起来是大顺的三分之一。
    但正税之外,劳役、杂税、摊派……这就是个没有底的数目了。所以账面上看着真好,三十税一,真仁政也。
    然而但就像是修黄河大堤一样,要不要要修?
    不修,反。
    修,要么抓百姓去服徭役,要么花钱雇人。理论上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组织力爆棚,鼓舞百姓为了子孙后代、人定胜天,而这个时代,第三种选项想都别想。
    正是因为对大顺朝廷有所了解,商人才会问出这个关键的问题,
    不看说的天花烂坠。
    只问一句,户政府的库房里有没有银子?
    有的话,稳赚不赔,户政府为什么不把银子投进去?
    宋朝之后,王相公行青苗法,拿着国库、常平仓的资产对外放贷,也不过是二分的利。
    现在刘钰忽悠说,回报率在30%,这可比王荆公的青苗法赚的还多。
    既然如此,朝廷在良家子里复三舍法,对王荆公也不是全盘否定,那么朝廷为什么不拿国库的钱投资呢?
    青苗法号称国家放贷,也不过二分利,一年回报率是多少?
    朝廷对王荆公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
    朝廷的官方意识形态没说,不争论。
    但从良家子复三舍法这件事来看,至少不是否定的。
    开发虾夷,按刘钰这说法,随随便便就是30%的回报率,朝廷连王安石都能肯定,为什么不直接投钱获利?
    朝廷缺钱吗?
    缺。
    朝廷想要银子吗?
    想。
    既然如此,朝廷却不投钱,刘钰又说的这么诱人,终究有人开始怀疑了。
    这问题,其实还是有水平的。
    勋贵和内帑的钱,会不会是将来募集了钱之后,勋贵内帑的钱如数奉还,剩下的钱三七分账?
    刘钰虽是想过大顺的商人对朝廷矛盾的心态,却真没想到有人胆子这么大,直接把这个关键的问题说出来。
    其实朝廷内部是有纷争的,国库的钱要不要投资,这不只是个朝会争论的法理问题,取利取义?
    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从皇帝,到有资格在前些日子宴会上吃饭的官员到,都清楚,朝廷把钱投进去,就算是赚钱也得赔掉底裤。这和理论上赚不赚钱无关,只和吏治有关。
    刘钰知道这是许多人心头嘀咕的事,并未有一丁点的沉默,笑道:“这便是,不与民争利。”
    “《道德》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本朝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非纯用德教、周政。非全黄老,亦非全霸道,更非全德教周政。”
    “你们以为,朝廷的存在只是为了收税。事实上,就以西域而已,朝中早就争论过,是否放弃西域?”
    “又要花钱,又无收益,难道朝廷就不投钱了吗?”
    “你们言利,朝廷自有想法,又岂在区区银两?”
    “虾夷地,归我,汉人多,则鲸海安稳。倭人、罗刹,皆无染指之能。”
    “虾夷地,归他,不管是罗刹还是倭人,鲸海周边,永无宁日。”
    “古人云:礼不下庶人。”
    “其实另一个解释,便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君子,谈义;见商贾,谈利。”
    “与朝廷而言,朝廷得到的是一个汉人充斥的虾夷,横亘在倭人和罗刹之间,使之不能勾连。只要虾夷在朝廷手中,则鲸海周边都是朝廷的。”
    “你们都知,我起步于鲸海永宁寺。昔年对罗刹一战,不过万人之争,耗费国库四五百万两不止。”
    “虾夷在手,朝廷看似没赚到钱,但日后也不会再有花费数百万军费的情况。对朝廷而言,不赔,就是赚。”
    “而礼不下庶人,你们这群商贾,无非求利。既然求利,自要言利。”
    “我只问一句,若是朝廷控股,户政府投资,你们真的还敢投钱吗?”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