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谜 - 分卷阅读15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谜 作者:书自清

    分卷阅读156

    唐谜 作者:书自清

    分卷阅读156

    着撒娇,口中呢喃:

    “阿爹,您真好。”

    尹域睁开眼,将赤糸揽入怀中,也将琴奴抱进怀里。可他的面上,却并无往日的慈爱笑容,只是幽幽叹息,仿佛有着很重的心事。

    一路回府,尹域都很沉默,过了府门,尹域将怀中不知何时已经睡着了的琴奴交给奶娘抱回麟凤院。随即拍了尹子绩脑门一下,道:

    “赤糸,跟我来书房。”

    “是,阿爹。”赤糸忙迈着步子追上尹域的步伐。

    仰头看着阿爹的背影,她心中不由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阿爹的后背并不宽阔,甚至显得有些瘦弱,体态颀长挺拔,仿佛一柄藏于鞘中的长刀。三十大几,双目似凤,白面无须,清俊无双,时常被朝中瞧不起他的人讽为“二张郎”,讥诮他乃是张昌宗张易之这类面白无须、逢迎脂粉之辈。

    她以为,她的阿爹是个才华横溢却无背景之人,因而在这依旧看重阀阅门第的时代,他一身才华,只能通过迎娶皇室公主来得以施展。但是今日,她才发现她错了。其实她对阿爹一点也不了解,甚至不知他究竟有何背景,究竟从何而来。仿佛阿爹的人生就只是从他高中状元、迎娶公主开始的。

    那么此前二十多年,她的阿爹又在哪里,做着些什么?

    进入尹域专用的书房,他指了指书案旁的席位,让尹子绩坐过去。尹子绩除履上筵,刚跽坐而下,就见尹域从书架最顶端郑重地取下一格檀木长匣。那木匣之上并无落灰,洁净如新,但檀木已经沉淀出岁月的色泽,显然上了年头。尹域端着那木匣往尹子绩这边而来,小心翼翼的模样。除履上筵,随意在尹子绩身旁盘膝坐下,将那木匣放在双膝之上,打开。

    匣中存放着一幅装裱卷轴,用锦缎帙套封着。尹域解开帙套缩口,将画卷小心抽出。然后解开系带,让尹子绩抓住卷轴,他将那画卷徐徐展开。

    尹子绩瞪大双眼,瞧着那画卷一点一点展露全貌。那画卷之上画着一个女子,一袭狐皮领的黑裘袍,肤如凝脂,眉目清绝,淡笑含春。她手中提着笔,揽袖,正于一面白墙之上作画,仿佛是不经意的一个回眸,绘画之人反倒成了画中人。眼前这幅画的作画人画功出神入化,将那裘袍女子的美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在画卷左上,有一首题诗,是尹域八年前在曲江诗会之上所作的一首很有名的诗: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长安愁望有寄》

    尹子绩太熟悉自己父亲的运笔与画风了,这幅画,就是尹域所作。那么画中人,会是谁?尹子绩已然猜出来了,但她还是确认道:

    “阿爹,这……是阿娘吗?”她从不唤太平公主为“阿娘”,是因为她的阿娘只有一人。

    “是。”尹域只回答了一个字,他看着这幅画,张了张口,一字未吐。伸手抚了抚画中人,默然片刻,便将画卷再次郑重卷起,收好。

    “阿爹……”尹子绩眼中蓄泪,不知为何,只是觉得很是悲伤。

    八年前那场曲江诗会,乃是尹域高中状元后不久,由太平公主亲自筹办的新科诗会。诗会的时间点,正是尹子绩的亲生母亲过世不久前,尹域与太平公主成婚前的那段时间。那个时候的尹子绩不过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尹域失去了最爱的女人,尹子绩失去了亲生母亲,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出。

    很多人都说,太平公主迷恋尹域这个成过婚,有了孩儿的男人,就是迷恋他身上那种浓烈得化不开的忧郁情殇。而这首诗,便是尹域俘虏公主心之作,即便这首诗字字句句泣血,为的是另一个女人。

    也有很多人说,尹域不过是个贪慕权势与荣华富贵的小人,亡妻尸骨未寒,他却在短短的五个月内,成了太平公主的入幕之宾,终究是摆脱不了一个薄情寡义之辈的名头。很多瞧不起他的人,其症结就在于此。而这首《长安愁望有寄》,八年来也时常成为文人们拿出来对尹域评头论足的论据。有人说此诗情真意切,有人说此诗虚伪做作,不一而足。终究,不过是外人之言罢了。

    尹域坐在尹子绩身旁,伸手揽着孩子的肩膀,缓缓道:

    “赤糸,阿爹从未与你谈过阿娘,这许多年来,你也只是知道阿娘过世了,却连你阿娘是何人都不知晓。这是阿爹的错。你阿娘的过世,对阿爹来说,是一生……都无法抹平的伤痛。今日,阿爹想与你说说阿娘,也说说阿爹自己。阿爹句句实话,绝不骗你。”

    尹子绩仰着小脑袋看着尹域,认真听着。虽然长安城里还是有不少人知道尹域的前妻是谁的,但所有人似乎都不约而同地保持着沉默,从不提及。这或许是迫于太平公主带来的压力,也或许是出于其他的原因。尹子绩也曾问过家中人,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可最后都被岔开话题,不了了之。这还是阿爹,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向她说起阿娘。

    “赤糸,阿爹,来自一个绵延很久的古老家族。但这个家族,与那些门阀大族,却也有区别。我们这个家族是隐世家族,一直到南梁时期才出山,一路东迁至湖州定居。由于家族长年避世,对外界很不了解。我们受尽欺辱,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机缘巧合之下,先祖救下了当时湖州的门阀大族——吴兴沈氏的嫡房大郎,因此与吴兴沈氏结下善缘。先祖与沈家大郎结义,改姓沈,写入沈氏族谱,我们家便成为了吴兴沈氏的外族旁支。

    先祖借着沈氏的支持,开始做生意维持家中生计。靠着聪明才智,将生意越做越大,南梁末年时已然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商号。梁陈交替的动乱时期,吴兴沈氏自顾不暇,再加上彼时两家发生了一些矛盾,先祖趁此机会,与吴兴沈氏分割开来,迁入建康城。自此以后,就多了一个延陵沈氏。阿爹,就是延陵沈氏这一代的嫡长,我们家世代子嗣单薄,到了阿爹这一代,就只有我一人。你的祖父祖母,都早已不在了。”

    “阿爹,您不姓尹,姓沈吗?”尹子绩吃惊不小。

    “尹就是我们家的本姓,只是如今已无外人知晓了,我们也不再用这个姓氏。沈姓是后来改的,一直在用,反倒成了真。阿爹离开金陵来长安赴考,便用了本姓,也相当于用了假名。”尹域这话说得有点绕,但尹子绩听明白了。

    尹域其实本名沈域,是延陵沈氏嫡长。来长安赴考时,隐下真实身份。怪不得都说他是不知来路的寒门子弟。但尹域哪里是什么寒门,他是富甲一方的巨贾。

    “所以阿爹,我也姓沈吗?”尹子绩问。

    “当然,阿爹姓什么,你就姓什么。”

    “可是阿爹,您为何要隐姓来到长安赴考

    分卷阅读156

    分卷阅读156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