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那些事儿 - 第五章:朝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不经不觉,葡军占领屯门已有三年,香港居民已习惯与外国人共处的生活。
    明军仍是爱理不理,懒理葡军。
    legend says:可能过多数十载,这个小岛上的人都会说葡文了。
    但历史的运行总会出人意料。
    正德十二年七月二十八日(1517年8月15日),又是风和日丽的一天。
    与平常不同,今天屯门岸边又来多了四艘大船。
    欧华利首先下船,他再次踏足屯门这个地方,份外亲切。
    所谓「屯门」,意即「屯兵之门」,也是「屯田防卫的海门」。
    早在唐代,唐玄宗为了发展南方,便设立了屯门军镇,驻军二千人,成为广州南方的港口重镇,保护广州贸易。
    欧华利此时踏足屯门,屯门依然有着相应的防御建设,与唐代不同的是,这些建设都换了葡式风格。
    欧华利看着三夫前他在这里建设的房屋、驻防设施,非常满意。
    史书是这样记载欧华利等人到屯门的作为:「盖房树栅,恃火铳自固。」
    一句说完,就是继续发展屯门住宅和武器。
    醉翁之意不在酒,欧华利由马六甲重回中国,他想再试一试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
    因此,这四艘船在屯门匆匆停过,便朝着贸易重镇广州进发。
    他们此行,希望能再一次得到明廷答应开放通商贸易的意愿。
    九月底,他们到达了广州,请求进贡,并很快得到官方回应:
    「其国素不列王会。」
    「诏给方物之值,遣还。」
    欧华利只能颓颓丧丧地离开,船队退返屯门。
    究竟是哪一步出了问题呢?为什么数次到广州都「食白果」,扑了场空?
    欧华利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在明代,不要说做贸易,就算是进贡给明朝,也是有规定和限制的。
    这是因为明朝对进贡国是非常大方的。
    当进贡国完成进贡后,明朝便会进行「回赐」。为了彰显明朝国威,这些「回赐」,往往是上等货色,包括各种丝绸纱绢和瓷器。
    进贡国除了在本国使用外,更能贩卖「回赐」品给其他国家。
    以琉球为例子,琉球(今日本冲绳)在当时是明朝的进贡国,每次明朝「回赐」都非常夸张,清华大学博士后张宏杰的研究是这样说的:
    「当时的锡价,每斤不过五百文,朝廷给琉球的却是八贯,比市价高出16倍。正常进口苏木,每公斤五百文,朝廷给琉球的是十贯,是市价的20倍。胡椒在产地每斤不过十九文,运到中国市价是每斤三贯,而朝廷给琉球的是三十贯,是市价的10倍,是产地的160倍。」
    另外,除了收获丰富,进贡使臣在中国吃喝玩乐都不用花钱。
    怪不得这么多国家也愿意朝贡。
    就好像一个社团老大,只要你肯认他是老大,他便会打发你黄金万两。
    这么稳赚的交易,是盲的也会拥上去抱大明的大腿吧?
    总之,大明在朝贡制度中,就是做了活菩蕯。
    大明的面子是赚尽了,但他也深知,这盘稳赔不赚的生意,是不能经常做的。
    所以,朱元璋立国之初就已说到:
    「入贡既频,劳费太甚,朕不欲也。令遵古典而行,不必频烦,其移文使诸国知之。」
    就是叫你们不要天天来,偶尔来一来过过瘾是没所谓的,所以有些国家三年一次、有些两年、有些十年。
    而且,不是所有国家都可以朝贡,对贡使要得到朝廷发的「执照」,才能对贡。
    暸解到朝贡制度的玩法,葡萄牙人无法在广州进贡,也就大概可以明白。
    在明朝的角度,葡萄牙人是何方神圣?明朝根本不知道你是哪个国家啦,你们以前又没有来过这里,当然无法发「执照」给你们,谁知道你们是否在冒充什么国家,来骗天朝的「回赐」?
    事实上,我们也找到了明朝文献当时的记载:「使者无本国文书,未可信。」(〈武宗实录〉卷一五八。参见《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 5 卷,第 21 页。)
    船队退回屯门,欧华利正在纳闷着,似乎有些心灰意冷。
    但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看似没有办法,但其实另有办法,既然船队无法前进,不如派人北上直接面见皇帝?
    这是疯了吧?万一皇帝不愿接见,那不就是无功而还,浪费时间?
    但待在屯门也不是办法,一天在中国做不了生意,一天也不能回葡萄牙。
    奋力一试吧!
    「(正德十五年)海外佛郎机(葡萄牙)前此未通中国,近岁吞并满剌加(马六甲),逐其国王,遣使进贡,因请封,诏许来京。」(〈武宗实录〉卷一九四。参见《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 5 卷,第 21 页。)
    武宗对葡萄牙人开了绿灯,容许他们上朝朝贡。
    皮莱资(thomas pirez),是船队中出色的葡萄牙药剂师、作家和外交官,时值壮年,他将会担当此次面见皇帝任务的大使。
    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1月,皮莱资使团一行30人由广州启程北上,5月至南京,获得明武宗亲自接见,并随武宗回到北京。
    葡文史书是这样记载的:「......皮雷斯(tomé pires)向中国国王呈送信函及礼物,至今已有 多年......
    (使团)蒙中国国王召请,使节前去并在南京得见天颜。国王命令他从该地前往北京,以便处理使团事宜并说宜在那里办理此事。」(金国平《西力东渐 —— 中葡早期接触追昔》,第 195 页。)
    此时你或会奇怪,好地地的皇帝,为什么不坐在首都接见使团,非要跑到南京不可?
    别的皇帝或许会安分守己,但正德帝却是个特例。
    明武宗是个顽皮的皇帝。
    其实在南京的他,刚好经历完与大臣南巡之争论,结果武宗仍是一意孤行,坚持南巡。
    明武宗欢迎这群外国人,葡萄牙人似乎完成到心愿,终于可以跟中国人做生意。
    就在皮莱资出访之时,却在有群葡萄牙人,打着「寻找皮莱资」的旗号,从马六甲驾船出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