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 第175章 朱厚烇的构想
第175章 朱厚烇的构想
荆渔一型的体型并不大,长24米,宽5米,按照现代排水量的算法排水量应该有个100吨的样子,只能说是小型海船,除了用的是软帆之外,其他和普通的海船外形区别并不大。
毕竟是渔船,对速度什么的要求并不高,只是为了让蕲州船厂的工匠们练练手,熟悉海船制造的。
就算这样,这几艘渔船也比现在大明的渔船要大上好几倍。
说是为了专门设计的渔船,其实只是把底舱改成了装鱼获的池子,尾部加了吊臂好去释放渔网,船上有很多套滑轮组,用于回收渔网和鱼获。
船舱里没有住人的地方,因为这种渔船主打的就是当天捕鱼当天回。
这种渔船理论上能装20吨鱼获回来,但实际上装满是需要条件的,就是需要在冬天,要是在其他季节,比如夏天,打上10吨鱼就可以往回走了,因为有再打10吨鱼的功夫,前面10吨鱼已经开始腐烂了。
其实这四艘渔船并不是专门为了支援南堡盐场的修建而被派到渤海的,而是恰逢其会。
朱厚烇对大明的盐业已经觊觎很久了,在谋划怎么夺取盐业控制权的同时,他也准备其他方面的东西。
在他的谋划中,他掌握了大明的盐业,那大明的食盐产量会迎来一次爆发性增长,所以他就去提前考虑如何去使用那么多的食盐。
食品工业是他最先想到的用盐途径,进而就让他想到了渔业。
大明的渔业并不发达,且以淡水渔业为主,海洋渔业近乎没有。
因为在大明的江河湖泊附近都是稠密的人口聚居区,打上来的鱼可以很快的被消耗掉。
但海洋渔业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大明海洋渔业多为浅海近海捕捞,因为海禁的原因,沿海的大城并不多,对鲜鱼的需求有限。
有人可能要说,沿海的人需求有限,那就腌成咸鱼,卖到内陆去,反正沿海的盐也便宜。
那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贩卖咸鱼等于贩卖私盐吗?
毕竟咸鱼里有着大量的盐分,一条咸鱼运到内陆地区,其本身所含盐分的价值就是其他部分的好几倍了。
商人掌控着大明的盐业,他们要去操控食盐的价格,光控制食盐本身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控制百姓获取盐分的途径,比如咸鱼,比如腌菜。
这样食盐的价格才能控制的住。
而且沿海的盐便宜那也得看买多少量,悄悄弄点盐自己家吃那确实便宜,量一上去就不行了,因为私人制盐是犯法的,要想获取大量的盐只能通过盐场,那价格就上去了。
而腌制咸鱼需要大量的盐分,这也就成了一个死结。
就算弄到大量的食盐,腌出了大量的咸鱼,那销路又成为了问题。
再加上海禁,资金也不愿意流入海洋渔业,所以大明的海洋渔业极为萎缩。
这是市场、政策和技术造成的结果。但这所有的问题在朱厚烇面前都不是问题!
所以他才会想着去搞渔业,而且他也不满足于在近海和浅海捕捞,他一开始就打算去远海和深海捕捞。
他算计的挺好,但是他还是失算了。
这个时代的海洋渔业还没开始发展,技术也很落后,这就导致了海中的鱼类资源要比后世要多得多。
后世海中的鱼类资源经过各种各样的捕捞,数量大大减少了,都逼的后世政府要弄出休渔期这种东西,让海洋中的鱼类资源能够休养生息。
但这个时代完全不存在这种问题。
这几艘渔船用的渔网也不是大明现在流行的手抛网,那种网不适合在海洋中使用。
这几艘渔船使用的渔网是仿照后世拖网形状的拖网,不过网的材质不像后世那么的多样,那么的结实和坚韧。
是使用加粗的麻线编制而成的,麻线具有耐腐蚀、纤维长、坚韧的特点,在聚酯纤维被发明之前,是最适合做渔网的材料之一。
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朱厚烇愕然发现,这渔船放下拖网还没走到远海呢,渔网已经装满了.
近代发展远洋渔业是因为近海的鱼被捕捞光了,而现在这个时代近海的鱼还多得很呢,根本不用去远海捕捞
这几艘渔船被拉到北方,就是为了依托未来的南堡盐场,建立鱼类食品工业,毕竟盐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防腐剂。
然后就碰到了南堡盐场大搞建设,所以干脆就给南堡盐场的工人们先捕一阵鱼,给他们补充一下蛋白质。
朱厚烇准备建设的渔船还远远不止这几艘,他正在谋划建造更多的渔船。
大明的粮食产量也就那样了,朱厚烇从海外拉回来的鸟粪石和制造出来的化肥,虽然能增产,但数量还是太少,对大明的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而且现在土豆红薯还没传入大明,就算传入大明也需要几十年去推广。
所以大明还需要更多样的食物来源,特别是在物产相对贫瘠的北方。
搞养殖业见效太慢,而且还要消耗粮食.
所以渔业也就成为了朱厚烇的目标,海洋是一个资源无比丰富的牧场,而且获取食物的难度还不高。
周老三一家伺候二十亩地,辛辛苦苦一年也就落手里3800斤粮食,而荆渔一型一拖网拉上来的鱼获就不止这个数
而且3800斤鱼获可能比3800斤粮食提供更多的能量啊!
这个对比无比的吓人。
如果像这样类似的渔船有个几百艘上千艘,那所捕捞到的鱼获得有多少。
如果这么的鱼获被制成能长期保存的鱼类食品流入内地,那能喂饱更多的大明百姓,让他们不再陷入饥饿之中,去缓解北方的粮食问题。
有了这么多渔船之后,那就需要数量非常多的渔民,这些渔民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航海技能、学会操帆、适应海上生活
一艘艘渔船将会成为一个个航海学校,源源不断的向大明输送航海人才,这些航海人才将会成为未来大明开拓海外的重要基础。
所以朱厚烇才会对此事如此的上心,海洋渔业的发展也是他未来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