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锦官城 - 花重锦官城 第118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属下们先去的青州,拿了如今缘觉表面上的生平履历前去打听,果有其人,几次科举的记载都真实详实,断做不得假。因这书生父母早亡,家中只他一个,亲戚少得可怜,属下们也是找了许久,才找到这书生一个远房堂弟,说来也巧,此人二十年前因做买卖搬出了青州,近年来才搬回来,找遍整个青州,只有此人年轻时跟书生有过往来,若是头两年去打探,还真没办法打听清楚书生的底细。属下便拿了按照缘觉如今模样仿画的年轻时画像,给那人看,谁知那人竟不认得画上的缘觉,说书生长相平平,跟缘觉的模样大有出入,不可能是同一人。属下们便知道,缘觉的这份青州履历确是造了假。”
    蔺效和沁瑶听到这消息,一点也不意外。
    蔺效示意王行之接着往下说。
    王行之道:“属下们只好沿着青州一路往南找,每到一处州县,便持了王爷的令牌让当地官吏查找近二十年失踪之人,找了半月,不是年龄对不上,便是时间对不上,直到找到越州,才找到一个年龄跟缘觉对得上号的。此人姓苏,名建甫,算是名门之后,乃当年越州一位世家大族苏家的公子。说起来这苏家在当地建府已逾百年,代出鸿儒,在越州极有名望,可惜从上几辈起,当家人便连生怪病,没几个熬过了而立之年,人丁因而渐渐凋零,到苏建甫这一辈时,只余他一个支应门庭的男丁。”
    沁瑶听到苏建甫这个名字,脑中犹如闪过一道白光,险些坐不住,没错,那回缘觉在师父房中时,师父脱口而出的那个名字就是苏建甫。
    看来这人就是缘觉无疑了,没想到他竟出身这等百年世家,难怪身上总有股读书人的儒雅气质了。
    王行之又道:“二十年前,这位苏建甫不知什么缘故,舍下诺大家业,不告而别,苏府无人主事,短短两年便衰败了下来,下人们更是各谋出路,全无音讯。我们找了许久,才在随州找到一位当年在苏府做过管事的下人,将缘觉的画像给他看,那人一看画像,便又哭又笑,说天可怜见,大公子竟还在人世,疯疯癫癫,喜不自胜,我们才知道缘觉便是这位苏公子。”
    沁瑶跟蔺效同时松了口气,千寻万找,总算窥到一点当年之事了。
    “那管事说,那年苏公子出门游历,在外头看中一位姓王的小娘子,当时他身边人知道此事,曾劝过他,说王家虽是官吏之家,那小娘子却不过是位被养在外头的庶女,身份与他着实不般配,不如另觅门当户对的姻缘,可当时苏家只余苏建甫一个当家主事人,万事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他执意想娶那位小娘子,依然请了人上门提亲。”
    “下聘前不久,王家一位在外做官的老爷突然得了升迁,举家即将奉旨搬到长安城,因那位王姓小娘子生得异常貌美,王家老夫人想借着她到长安城攀扯更好的姻缘,竟对外谎称这娘子死了,回绝了苏公子的提亲。苏公子起初信以为真,伤心欲绝,可后来打听明白,那小娘子并未死,而是被王家人安排顶替了家中嫡女的身份,跟着家人一路到了长安。”
    “王家?越州?”蔺效忽然起疑,“这小娘的闺名你们可曾打听到?”
    王行之摇头,“苏公子怕此事宣扬出来会连累那位小娘子,从未向人提过,可管事曾听苏公子醉酒时失言唤那女子的名字,似是叫——阿绫,或是阿林。我们后来打听明白,王府二十年前确实‘死’了一位叫阿绫的庶女。”
    蔺效一怔,他年初曾奉皇上的旨意去淮阳帮蕙妃的胞兄王兴邦洗脱贪腐嫌疑,知道王家祖籍越州,二十年前才到的长安,后因蕙妃去世,外放到了淮阳。
    巧的是,这位险些跟缘觉定亲的小娘子二十年前也是从越州跟随家人到长安,跟蕙妃的生平竟然每一处都能吻合得上。
    虽然名字并不相同,但由庶女伪作嫡女,名字势必重新拟定,光名字这一项,不能排除那位阿绫不是蕙妃。
    “因王家还有不少旧人留在越州,我们打探那位阿绫比起打探缘觉的生平容易得多。”王行之接着往下说,“听说此女是王府一位姨娘所出,姨娘不受宠,大娘容不下她们母女,早早将她们撵到了城外一座庄子上住着,当时阿绫不过三四岁。听说那位姨娘极为信道,常带着女儿到附近一座道观烧香,后来道观的道长无意中瞥见阿绫,说此女日后必定大富大贵,只是命中会有一劫,若能每日到观中烧香,可免灾厄,从那之后,那姨娘逢人便说阿绫以后会做人上人,让阿绫常去道观帮着做些杂事。”
    说完,王行之小心翼翼地看沁瑶一眼,似是想说,这阿绫当时在观中的情形倒跟世子妃有些相似。
    沁瑶浑不在意,笑道:“接着往下说罢。”
    王行之正暗悔自己刚才那一眼多余,见沁瑶未放在心上,暗松了口气,道:“阿绫在观中帮着做了几年活,后来在道观的大弟子的主张下,拜了道长为师,做了那道观的俗家弟子,一直到她十五岁‘暴毙’,都常跟道观有往来,后来老道长去世,大弟子继承了道观的衣钵,成了新的掌门人,对阿绫母女比从前更为关照,乡间甚至有些闲言碎语,只因那年轻道长本事甚高,脾气又颇为暴躁,才没人敢到阿绫母女面前说三道四。”
    沁瑶听到最后一句话,心突突直跳起来。
    “奇的是,阿绫‘暴毙’后,那位年轻道长从此不知所踪,那道观也就此荒废了,后来乡间有人说,那道长其实早已恋慕上了阿绫,奈何受道家制约,不敢剖白心迹,所以阿凌死后,他不是疯了,便是也跟着死了,此后二十年,乡间再也没人见过他。”
    沁瑶咽了咽唾沫,看一眼同样面色凝重的蔺效,小心翼翼地开口道:“王护卫,不知你们可让当年的知情人画下那位年轻道长的画像。”
    王行之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幅画像道:“当年见过那位年轻道长的人不少,可至今仍想得起他模样的人却寥寥无几,问了好几个人,拼拼凑凑画了一幅画像,却做不得准,世子妃看看便罢,恐怕做不得真。”
    常嵘便掌过灯来。
    沁瑶立于蔺效身旁,一眼不眨地看着那幅画卷在自己眼前展开,看清那人,忍不住手捂住嘴,低声地惊呼起来。
    就见画上那人浓眉长目,双目锐利有神,面容瘦削严肃,五官端正清朗,十足风华正茂。
    即便如今这张脸庞已然爬满了皱纹,原本笔直的身形也佝偻了不少,沁瑶仍一眼认出就是师父。
    她心中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刺了一下,想起师父如今瘦得凹下去的脸颊,眼圈不受控制地红了起来,师父这些年到底都经历了什么,竟被岁月摧残成了这幅模样。
    ☆、第176章
    王行之等人退下后,沁瑶又跟蔺效在外书房坐了许久,两个人各有思量。
    蔺效想的是,缘觉为何会对皇上动了杀机,清虚子既跟他是旧识,不知是否曾参与其中。
    沁瑶想的却是,倘若这位所谓阿绫便是后来进了长安的蕙妃,那么缘觉和清虚子都与她是旧识,可当年蕙妃生下太子后便去世了,生前似乎也颇受宠爱。究竟什么原因,能引得这二人放下各自家业,搬迁到了长安呢。
    “我得马上去观里一趟。”沁瑶一刻也等不得了,起身将清虚子的画像卷起,对蔺效道,“师父有太多事瞒着我,以往我不知道他的来历,就算想劝他也无处着手,如今既让咱们知道了,再去问她,想必他总不好意思再瞒着我了。”
    蔺效看一眼沁瑶,她行事虽然磊落,却向来稳妥,甚少有这样直来直往的时候,可见无论发生何事,她从来都不曾怀疑过她师父的为人。
    可不论他心底怎么想,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总不好当着她的面揣测她师父,免得惹她伤心。
    沁瑶走了两步,回头见蔺效仍在原地静静地看着她,怔住,开口问:“怎么了?”
    蔺效笑了笑,走近她身旁道:“无事,走罢,到青云观找道长问个明白。”
    沁瑶见蔺效有些疑虑的模样,隐约明白过来,蔺效毕竟不像她一样跟师父生活了十几年,对师父的为人品行了解得甚为浮泛,尤其眼下知道了师父隐瞒过去身份的事,恐怕已对师父起了疑心。
    这好像是夫妻俩头一回因着某件事发生分歧。
    可他仍选择了信任她,陪着她一道去找寻真相。
    她心里满满涨涨的,默默看他一眼,握住他的手,将那句谢字咽回喉间。
    ————————————————————————————
    从子时到天亮之前这几个时辰,夜色浓重得如同墨汁,风又冷又硬,呜咽作响,整夜不停,让人无处可避。
    沁瑶身上裹着厚厚的冬衣,双手被蔺效握在手里,从头到脚都暖烘烘的,可仍觉得心底一阵一阵发寒,她知道,除了情绪低落的缘故,她的身子也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蔺效将自己身上的大氅取下,裹在她身上,搂着她劝道:“去青云观还有一段路程,你先睡一会。”
    沁瑶点点头,窝在蔺效怀里,乖觉地闭上眼睛,可心里怎么也静不下来。
    自从前段时日开始着手查书院之事以来,他们越往下查,越觉得事态不好把控,越有惊心动魄之感。
    想来那背后之人不过为了关闭书院、重新固阵,便能悄无声息潜入书院杀死陆女官,可见其既有手腕又足够心狠,是个极难对付之人。
    最让她忧心的是,师父对书院的态度也太过怪异,明明已堪破了书院里的某样事物,却不知顾忌什么,迟迟未采取行动,而今晚,他们又查到了师父和缘觉都跟蕙妃是旧识。
    她有些不敢再往下想了,不知再继续查下去,会查出什么样的真相,而这真相,他们又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承受。
    她睁开看一眼蔺效,他面色一如既往地沉静如山,这一连串纷至沓来的杂事并未让他将愁绪挂在脸上。
    她微松了口气,这男人身上有着让人心定的力量,无论外界发生何事,他似乎总能尽力将事情把控到最好,不躲不避,亦从不悲天悯人,
    这样想着,心绪一定,倦意便席卷而至,这回她不再抵抗,不一会便在他怀中睡了过去。
    澜王府离青云观穿过大半个长安城,足得一个时辰方能赶到。
    不知是太过困倦,还是蔺效的怀中太舒服,沁瑶这一睡下去极沉,直到耳畔传来金戈相击声,这才从浓睡中惊醒。
    “怎么了?”这声音一向预示着凶险和刺杀,她睡意顿时消散得干干净净,坐直身子,睡眼惺忪地看向蔺效。
    蔺效手中握着剑,掀开车帘,目不转睛看着车外,火光在他脸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神情前所未有的冷肃。
    沁瑶心中一惊,也探身往外看去,就见马车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青云观。
    打斗声便是从观内传出来的。
    更糟糕的是,观内不知什么时候着了火,火势冲天。
    她瞳孔猛的收缩,担心到无以复加,“师父,师兄。”便要起身跳下马车,跳下车。
    没等她起身,忽然一柄飞剑朝马车飞来,正对着车窗,直直刺向车内的蔺效和沁瑶。
    蔺效挥臂将那柄飞剑挑飞,一把扯下车帘,纵身掠出马车,稳稳立于马背上,看清观内情形,跃到地上,回头对沁瑶喝道:“阿瑶,里面全是一流高手,你待在车上不要出来。”
    话音未落,斜刺里杀过来两名黑衣人,齐齐挥刀砍向蔺效。
    蔺效格剑挡开劈到面门上的长刀,一拧身,抬起一脚,狠狠踢中另一人的小腹。
    沁瑶唯恐蔺效吃亏,暗暗捏诀,飞出一符,对那两名刺客使出障眼法。
    那两人就觉脚下仿佛生出无限牵绊,刚一出招,便互相撞在一处,狼狈地跌倒在地,发出轰然声响。
    这两人刚才使的全是杀招,奔着蔺效而来,招招全为了取他性命。
    此时根本不是手软的时候,不是你死便是我亡。蔺效毫不犹豫将二人一剑一个,刺死在当地,弯下腰,扯开他们脸上面巾,果如他所料,面巾下是两张从未见过的脸。
    他蹙了蹙眉,不再在这两人耽误时间,挥剑往观内而去。
    常嵘几个早进了观,正杀得兴起。
    来的黑衣人足有十余个,全都功夫一流,常嵘、魏波,加上之前被沁瑶派在青云观保护清虚子师徒的王亮、吕钦怀,统共不过五六个,敌众我寡,一时占不了上风。
    沁瑶跟着下了马车,在观门口张望片刻,里头人影晃动,金戈缠斗,根本无法辨清战况。
    她抬头一望,见院墙甚高,索性提气跃上墙头,稳住身形之后,便开始焦急地用目光找寻师父的踪影。
    所幸没找多久,便在院角一处光秃秃的槐树下看到一个青灰色的身影,看身形和招式是师父无疑。
    他身边的黑衣人最多,足有四五个,不论魏波等人在外围如何极力替师父解围,这几个刺客都死缠着师父不放,宁可被刺得满身鲜血直流,也不闪不躲,看样子不将置师父于死地不肯罢休。
    师父已经左支右绌哦,疲于应对。
    沁瑶看得心焦,却不敢叫喊,怕一出声,便会成为众刺客的靶子。
    左右缓缓调准了位置,看准那几个刺客的肩背,沉住气,一一讲手中的符飞到那几人身后,低声念咒,使出障眼法。
    因人太多,挤在一处,地方太过狭窄,这法子不像刚才在观门口对付那两个人时那般有效,只在其中一个探身往前时,欲要砍向清虚子的肩膀时,不小心趔趄了一下。
    魏波等人何等会把握时机,不过这一处破绽,便将那人一剑刺穿。
    沁瑶又依法炮制,帮着对付剩下几人,渐渐打开僵局。
    院中其他刺客看情形不对,转头一看,便见院墙上立着个身披华美裘衣的小娘子,手中飞符,显然身怀异术。
    那人面色一阴,提剑在手,便要飞剑刺向沁瑶。
    可没等他举起胳膊,便觉手腕处一热,随后叮的一声,剑跌落在地。
    他低头一看,就见手腕已被人齐齐砍断,余光瞥见身旁不知何时多了一人,这人近身时无声无息,剑又格外锋利,他竟一时未感疼痛。
    他面色大变,多年的训练让他不敢发出哀嚎,咬牙握住血流如注的手腕,便要就地一滚,好躲开那人的下一剑。
    可蔺效根本没给他喘息的余地,砍下那人手腕之后,又迅速将剑刺向他腰腹,每一下都是狠决无比的杀招。
    直到将此人刺死在地,蔺效脸色才稍有好转,可仍不敢松懈,时刻留意沁瑶的动静,惟恐再有人用阴招对付她。
    有了沁瑶的障眼法相助,清虚子逐渐摆脱了窘境,瞅空退到一旁,喘了会气,抬头顺着飞符的方向看向立在墙上的沁瑶,也想像沁瑶那样跃到墙头,飞符对付院中的刺客,可一运气,胸口就翻滚着腥浓的血腥气,显然已受了内伤。
    他不敢强来,站在原地缓缓运了会气,这才从怀中掏出符,飞向近旁几个跟常嵘等人缠斗的刺客。
    他的符术显然在沁瑶之上,只要飞中刺客,那人不出一息功夫,准会摔倒在地。
    有清虚子师徒相助,常嵘等人很快占了上风,手起刀落。将那几个刺客一一撂倒,只留最后两个,预备一会拷问,将他们五花大绑捆住,丢到了一边。
    可等众人扫荡干净,再去审问那两人,才发现他们早已气绝身亡,根本没给他们审问的机会。
    沁瑶从墙上一跃而下,跑到师父跟前,正要问他师兄在何处,可观中的火势却已从后院一径蔓延到了前院,烈焰烧得房梁窗棱哔啵作响,风不但没吹灭熊熊烈烈,反而将火势吹得越发无法控制。
    再延宕下去,只会被烈火困在观内,一个都别想逃。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