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传奇导演 - 第809章 规划混乱(求订阅,票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好的卖碟回本,结果还是米老鼠最强!”
    需要承认的一件事情是,无论是漫威还是迪士尼,他们肯定是在电影业务上的规划比华纳要强才踩着它崛起的。
    很多人说漫威太娱乐,迪斯尼太幼稚,可有没有想过造成这种印象恰恰是因为他们做得太突出,他们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讨好哪部分观众,从而自己放弃了另一部分观众。
    相比于此,华纳的主要问题可能就是没有一个靠谱的指挥者,他们对于电影的未来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而且内部倾轧太严重,力不能往一处使。
    曾经有过编剧在网上爆料,说华纳手上有一大堆的超级英雄电影剧本和拍摄计划,但是他们的选择是把这些剧本堆放在一起,进展依旧缓慢。
    为什么?
    扯后腿的人太多,这也顾忌、那也顾忌,等扯完皮,漫威看似在票房上失败了好几部电影,但从没有放弃过继续开发,继续沿着道路走。
    《无敌浩克》赔的那么惨,搁华纳百分之百雪藏,走一两个高管给股东们一个交代那都是正常程序,mcu估计就没这个角色了......
    总结来说,漫威的管理层当然也会犯错,也会错估市场,但人家战术规划上明晰,哪怕失败了,也不影响他们继续决策。
    或者说,一些不懂dc的指挥者究竟能怎样开发dc一向是个问题。
    别的不说,dc颓势时,华纳的制片业务并没有那么差,其他作品卖得还是不错,这说明他们的制作、发行能力不是影响因素。
    约瑟夫到底是有耐烦心的,与乔森聊了许久,没得到具体答复也不恼。
    当然,等他一走,乔森却来了精神,细细盘算《守望者》是不是真有爆款潜质。
    想了一圈,态度发生了一点变化。
    可能连乔森自己都没想到,只是因为莱曼太过强势的制片能力,潜移默化中搞得他有些敏感了。
    莱曼这么做是有理由的。
    原时空,《守望者》由传奇影业、派拉蒙、华纳三家共同出品,华纳出资不多,还占了大部分发行权益,所以这个项目的失败并没有让华纳高层觉得肉疼,充其量是可惜。
    之所以如此,就是他们心理上觉得《守望者》不靠谱,拉了两个盟友一起搞。
    这个时空,传奇影业没上华纳的船,反而跑去跟环球勾勾搭搭,但不代表华纳找不到其他投行资本,如果莱曼不插手,大概率还是如此分担。
    但莱曼想试试的,是看看稍微透露萤火虫的意图,能不能多引起华纳的重视,然后增加他们己方的投入,等到项目失败损失大了,急需好项目找补。
    到了那个时候,再去接触华纳会不会得到些好东西,比如小丑形象的进一步开发,促成其他dc项目的合作。
    主要也是因为蝙蝠侠三部曲双方看似携手共进,中途有关利益的分配扯皮都不是一两回了,再想从dc金矿里淘出点什么,真的被盯得死死的。
    换句话说,莱曼看好的项目,华纳就不放手,既然如此,必须坑华纳一把,让他们明白dc的开发难度,或许再遇上一次超人那样的失败,估计心态上的变化就变得有利于萤火虫一些。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无用功,但试试也不会损失什么,随手落子。
    ......
    经过大半个月的筹备,《孤堡惊魂》顺利开机了。
    演员选择上都是一些三线以及想赚大钱早早被父母送进电影圈的孩童。
    其中,好莱坞本土演员一共有三位,芭芭拉-赫希(经常饰演老妖婆,反角专业户,特点是年龄大,看着就像坏人,表演经验丰富,外加片酬一般),安古斯-山姆普森,泰-辛普金斯;
    其他的,能值得一提的只有胡安导演在女主人选上看中了凭借《深海长眠》一举拿下西班牙戈雅奖最佳女演员的贝伦-鲁艾达以及未来童星出道混出头的罗杰-普林赛普。
    这些演员主创加起来也就花了40万美金,而且还是先付一半,20万美金搞定。
    胡安导演意气风发,干劲十足,拉起团队后很快便赶赴西班牙取景拍摄去了。
    另一边,《无敌浩克》的拍摄还是那样,偶有争执,但都很克制,让李按自己遵循内心来评价的话,氛围还是不错的。
    早先他跟环球合作《绿巨人》,片场话语权少得可怜,别说争执了,那应该叫单方面妥协。
    渐渐的,莱曼也有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正筹备的项目上。
    《无敌浩克》片场。
    今天结束拍摄比较早,回去房间准备写写画画的莱曼,发现托马斯已经过来了。
    前段时间他就给托马斯打电话来着,结果这货不在美国,现在却是赶回来了。
    莱曼看着他,对这货的事业心不强烈也没什么办法。
    除了他的电影,托马斯很少接外戏,拍完他的就休息一段时间到处游玩。
    托马斯自己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他性格如此,从小没穷过,又不喜欢大手大脚的花钱,这些年攒下的剧组收入还挺多的,除了换了辆车,给索尼新出的摄像镜头出了不少钱,基本没什么大的花销。
    不过,稍微一闲下来,托马斯也会想念片场那种紧凑的生活,但他又不想月月都那么忙碌,充实归充实,放松还是需要的。
    再加上他对自己的本职爱好还是愿意花心思的,从遇到莱曼之后,不断的进步。当然,也只有对莱曼的电影,他才特别上心。
    要知道,除了跟扎导合作过一次,他基本没跟其他导演拍过戏......
    然后前几天,莱曼又拿出了一个新的创意,还要求他熟悉纪录片的拍摄风格。
    不过项目名字挺奇怪的,叫《第九区》。
    ......
    《第九区》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
    原时空,南非新人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只花了3000万,鼓捣出了这部科幻、惊悚的荧幕经典。
    以b级片那样的塑料感,粗糙的构图,全美拿下1.18亿,全球近2亿,并在那一年的档期首周收获3700万(没多少宣传,靠着网上自来水和雅虎社区的巨多好评))超过1.7亿美金制作的《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成为新一周的票房冠军。
    后来很多人称赞这种风格为后现代美学——无序、审丑。
    但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却在采访中说,他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每天烦恼的不是如何拍得更好,而是怎么节约资金把电影拍完。
    换句话说,后现代美学可能是有,但绝不是带着股塑料味的服化道,以及冒出风险去南非贫民窟实地拍摄,因为剧组没钱在安全的地方构建外景。
    想想看,3000万的科幻片,还是讲得外星人的故事,纵观影史,有预算这么低的吗?
    为了省钱,所牺牲的不止是画面,甚至在演员上也大多采用素人,因为这些人便宜,便宜就意味着表演上的不成熟,好几个穿帮镜头都是人员站位不成熟造成的结果。
    而且身为一部科幻片,特效场景都没几个,外星人的飞船和武器装备更是粗陋的一塌糊涂,感觉还不如地球人的科技发达,结果外星人可以星际航行,类似的反差感,怎么说呢,都是这电影不足的地方。
    说白了,这电影能拍出来,全靠导演拼命节约,就这样上映后还成功了,还在奥斯卡上豪取四项大奖提名,口碑票房双丰收,足见《第九区》的魅力——哦,对了,那一年刚好遇上《拆弹专家》和《阿凡达》,夹杂着两部留名影史的,是预算3000万的《第九区》。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