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传奇导演 - 第722章 事业顺,心情稳(求订阅,票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深夜,客厅。
    希斯-莱杰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剧本,视线却盯着影碟机播放的《发条橙》。
    作为一名表演经验较为丰富的演员,当知道要出演小丑之后,他就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感觉。
    换句话说,他一个“野路子”出身的体验派,如果自己都代入不了角色,难道还能奢求观众有代入感吗?
    一边观看着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因为赤裸裸的宣泄暴力,直接被较为保守的英国市场拒绝放映的《发条橙》,希斯-莱杰不断的在心里琢磨、推演。
    让他来说的话,他觉得小丑跟银幕上的主人公阿历克斯有着非常大的相似。
    一个同样内心充满恶念的角色。
    如果只单纯比较思想形态,小丑显然更为偏激、疯狂、且更有目的性和手段。
    不过阿历克斯有两大嗜好,一是听贝多芬,二是无恶不作,当他一边奸-**性一边听贝多芬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表情......简直了。
    当然,希斯-莱杰没有学过类似的社会话题。
    《发条橙》的主旨其实是对人的自由意识提出了置疑。
    如果每个人都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式和原则生活。当选择做好人或坏人的权力被剥夺以后,人们是否还真正享有人权?
    影片的矛头直指社会意识形态,将自由意志与社会意识形态都表现得非常极端——为了戏剧冲突。
    像阿历克斯对于暴力与色情赤裸裸的追求表述的确实让人为之厌恶甚至痛恨,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院线都不愿意播放《发条橙》,尤其是政府接受不了这种赤裸、极端的宣泄。
    但正是因为极端,与之相对立的政府泯灭人性的洗脑方式也会让观众极不舒服,事实上,无论是个人暴力还是社会暴力,都是一个成熟文明的社会所应当摒弃的。
    不过话说回来,伯吉斯的小说算不得是第一流的小说,库布里克的电影却绝对是第一流的电影。
    希斯-莱杰要体验的、学习的也只是演员在库布里克大师的调教下对类似欲望表演时候的表情、肢体,以期望更好代入另一个极端化的角色小丑。
    毕竟,他只是琢磨角色,不需要知道什么社会意识形态,那是导演诺兰需要负责的事。
    总之,这个角色让他兴趣很大,他也喜欢去演这种很有挑战的,而不是什么弱智配角、无脑男二。
    一个演员,能遇到一个心仪的角色并不容易。
    也是如此,希斯-莱杰非常重视这次的拍摄,想要拿出最好的状态饰演。
    甚至他在深入琢磨小丑这个角色之后,由衷的感谢莱曼选他来演。
    看着看着,心情突然烦躁。
    希斯-莱杰知道这是因为看多了暴力、引诱内心的负面,所带来的情绪波动。
    想代入小丑,不是光靠演技就行的,至少对他而言。
    刚想服用镇定药物,希斯-莱杰突然想起几天之前莱曼对他说过的话,“心情不舒服,就放下角色给自己缓冲的空间。逼迫身体太狠,终有一天会垮掉的。你应该不想成为一个依靠药物才能稳定情绪的人,你还有女儿,你还有事业,一味的压榨并不长久......”
    然后,他便关掉电视,回房听听舒缓的音乐。
    ......
    原时空,希斯-莱杰服用多种精神、镇定药物而死,其实不全是因为小丑。
    要知道,03到06年,他的事业几乎陷入了停滞。
    接不到好角色、没名气;没名气,接不到好角色......这几乎是个颓势循环。
    03年以前,他只是个新人演员,花几年时间打磨演技也好,熟悉表演也好,总之心里是能接受没出头的,因为许多演员都是这么过来的,没什么太大负担。
    可03年之后呢?
    他已经拿到了新人奖,是需要奋起向上的冲刺阶段,如果还不能冒头——至少要有一定的观众知名度和表演资历,等待他的,只会是被圈子遗忘。
    你新人的时候,落魄点没事,但一直落魄,肯定内心负担就大。
    那几年便是如此,唯一获得认可的还是文艺片《断背山》,结果又因为题材敏感,很多好处都反馈不到演员身上,有些人甚至粗暴的以为他是那啥。
    这年头,总有观众把角色形象定性为演员本人私下里的形象,这怎么可能呢。
    难不成演个贵族,他就真贵族了,演个书呆子,他就真的呆?
    再加上,他心思细腻,走的路子又是最容易陷入情绪乱潮的体验派,遇到个跨越空间大、反社会、知行合一皆是疯狂的角色小丑,不可避免的加深了精神上的负担。
    而且,他在那之前就开始服用药物了,因为有时候他就莫名的情绪低落、暴躁,这是许多药物服用之后的影响,越陷就越深,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事业的不顺,整个人的内心目标总有差异、无法追赶。
    说句老实话,就算他不演小丑,也会有一天滥用药物出事。
    之所以形成为小丑而死的话题度,那是因为华纳要吃死人钱。
    类似的事情,你看看《速度与激情7》应该也能懂。
    毕竟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容易对死者抱以同情,这种同情只要一些引导,就能成为利益最大化的能写进教案的市场营销案例。
    你只能说小丑这个角色给他带来了精神压力,但不能说是为了一个角色赴死。
    一个演员,还是一个热爱表演的演员,不可能为了一个只是一面形态的角色怎么怎么样。
    不过以后世角度而言,华纳的这波操作确实是顺应舆论的操作性极强的手段。
    当然,这也不是说华纳黑心。
    人家也不是拍一部电影就干掉一个演员,那是事情发生之后,一种比较透着冷酷的处理。
    但现在呢?
    希斯-莱杰远远获得了比前世更广阔的舞台。
    《活埋》、《坏家伙》、《老无所依》外加他自己接的许多独立作品。
    这几年他一直不缺戏拍,只不过大戏不多、有表演空间的角色难遇到,但他的事业还是发展的非常顺利。
    《娱乐周刊》就评价希斯-莱杰是30岁以下男演员最杰出的一个,这样的评语很能说明问题。
    庸俗点,计算片酬的话,他也是稳稳摸到二线天花板的男演员,比前世可好太多了。
    而之所以突破不了,限制他的只是形象。
    希斯-莱杰的演技在同龄段来说,很是优秀,但他不够帅,也不是动作影星,难以担起大梁。
    换句话说,要想成为巨星,要么走偶像路子、商业价值高,要么在某一题材领域拥有无可比拟的号召力。
    至于演技。
    有演技的多了去了,梅丽尔-斯特里普还是奥斯卡钉子户呢,人家片酬照样低。
    这也是希斯-莱杰现在的处境。
    论价值回报,他显然不高,但也比大部分演员要好,因为他已经有一定资历。
    所以,这时空,他本人心态上来说就不错。
    又因为能接到戏,有工作,不用长久的待在家里发霉。
    理所当然,还没压迫到需要精神药物维持平日的情绪。
    当然,因为他本人的入戏方法,多多少少肯定有影响,但只要把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没听说体验派就一定走不出角色。
    再加上莱曼时不时问候一下他的生活,没感觉他有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如今来看,他本人也是走出了颓势循环,内心还足够强大、稳固。
    次日。
    希斯-莱杰刚吃完早餐就接到了莱曼的电话。
    所通知的只有一件事,确定角色装扮、造型,打造小丑在剧中的具体形象。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