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传奇导演 - 第682章 新生势力,人才济济(求订阅,票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方面,口头先定下,后续工作就也简单。
    莱曼和鲁伯特继续闲聊一会,便主动告辞离开。
    刚准备退下,还没走两步,忽然又被叫住。
    鲁伯特突然说道:“对于这里来说,我们都是外来者,理应抱团取暖才好。”
    莱曼想了想,回道:“当奋力而已。”——你丫连国籍都改了,就为了拥抱美利坚,防止掌握太多媒体资源,被当局忌讳,还说这些干嘛。
    鲁伯特平淡的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于是,莱曼带着一脑门的问号离开了。
    其实,这只是鲁伯特心有所感罢了。
    不是什么阴谋论,“窃听门”固然是默多克集团自己犯下的,但炒作几年、引导几年,真的没人发力推动?
    要知道,哪家报社还没干过侵犯隐私的事呢?
    想要独家新闻,不来点手段真就当有价值、有爆点的新闻从天上落下?
    莱曼不知道的是,当他走后,私室的门后很快走进来鲁伯特的私人助理。
    这位跟了鲁伯特多年,察言观色的能力肯定有的,见自家老板在那沉思,提了一嘴《斯巴达》没成,便主动开口问道:“这么说,他好像不愿意靠近我们,连多余的亲近态度都不肯接受。”
    莱曼与鲁伯特谈话时候的立场、坚持,自以为掩饰的还行,但在这两个老狐狸面前就跟不设防一样。
    鲁伯特不置可否,平静道:“应该是一半吧,既不想太靠近,也不想离得太远。他这么做倒也正常,连派拉蒙和华纳都没招安他,福克斯出身更低,人脉更浅,拿什么去打动?不过,我记得他除了影视项目上的好眼光,对人才的发掘也不错。克里斯托弗-诺兰、詹姆斯-温、扎克-施耐德......能说得上名字的好几个,到底是他会识人,还是培养得好?这方面倒是......”
    现如今,默多克集团的重点有很大一部分在电视网和制片厂上,因为这个方向是最好的媒体资源下沉。
    而近几年,鲁伯特稍微盘算一下就发现萤火虫旗下的几个新生力量都好像是突然冒出来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低成本出道,成绩不算亮眼也不差,怎么看都很普通,然后《侠影之谜》帮助华纳蝙蝠侠形象成功转型;
    扎克-施耐德不用说了,mv出道,拍广告的,第一部戏就声势十足;
    还有温子仁,论起市场成绩的高度未必多厉害,但成本预算控制的这么好,利润空间看起来就有些夸张,而且恐怖片吗,不能跟商业主流比较......
    这么一看,萤火虫......人才济济啊。
    可惜,挖不来。
    因为那种分成方式对于福克斯这样的顶尖制片厂来说,意味着太多麻烦。
    ——这样的先河一开,其他导演都会要求分成,这可不是涉及到一人两人的问题,而是会动摇整个的合作结构。
    与此相比,小制片厂反而没那么多顾虑。
    毕竟,萤火虫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一个声音,只要莱曼同意就行了,但福克斯还要考虑其他股东的想法。
    鲁伯特摇摇头道:“多想也没有用,先盯好《绝命毒师》第二季的工作吧。”
    ......
    几天后,福克斯就与萤火虫达成了续订《绝命毒师》第二季的相关版权合同。
    正式签署后的第一时间,福克斯电视台就迫不及待的利用新闻集团的媒体平台,公布了续季消息,同时也表示,明年会提前到5月初跟观众见面。
    报道一出,最高兴的当然是想要追剧的众多剧迷。
    当然,他们在乎的不是《绝命毒师》会在哪家电视台播放,在乎的是能不能继续拍。
    ——只要还有得看就行,毕竟,第一季末尾埋下的白粉组合和阿狠之间的交易伏笔以及后续走向还有非常有看点和期待的。
    ......
    时间进入八月,蓝蝶很快就有新行动。
    这一次,不再是拿质量不行的片源充数,而是《阳光小美女》的发行事宜。
    8月的档期自然是比较清冷的,也不会有什么大片出现。
    是以,蓝蝶影业很快就与几家连锁院线达成共识,将在8月9号(星期三),以1850家初定的银幕数量,百分之23的排片份额北美公映。
    越来越近的上映时间,也牵扯了莱曼的一些精力。
    制定首映礼啊,发请柬啊,找人捧场啊,以及通知媒体给红包让他们笔下留情了......这些都是要提前安排好的。
    宣发吗,从来都不是安排好院线就可以了,宣传同样不容忽视。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不把热度搞起来,光靠观众自来水,那显然是有得等的。
    记忆里,原时空的《阳光小美女》在口碑没起势之前,探照灯的宣传热点是什么来着?
    是演员?不是,几个没出名的演员有什么好报道的,观众又不认识。
    是编剧或者导演?也不是,几个行业新人又没粉丝基础,投入资源进去能起不到什么带动作用啊。
    那是什么?
    是探照灯1000万买下该片的发行权,创造了独立电影版权叫价的新高度,比《落水狗》、《冰风暴》都要高,这才引起了一部分观众的好奇心。
    大家想知道这电影是不是真值这个价,或者说有什么魅力能打动制片厂的高管们。
    没错,这种独特的炒作方式,也仅限于《阳光小美女》了。
    其他影片想复制都不行,一来,不是独立制片是依赖制片厂出品的电影,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不一样,别把媒体和观众当傻子;二来,《阳光小美女》确实制作水平不错。
    而此时,蓝蝶是肯定走不了这条路子的。
    因为《阳光小美女》萤火虫出了钱,不算独立制片......
    且站在发行方的角度考虑,找个话题点炒作是应该的。
    因为没个能吸引或者打动观众的点,人家为啥要关注你一部要上映的电影?
    没了解就没动力啊。
    这就好比很多艺人喜欢给自己立人设,这种话题焦点就是影片所需要的。
    换言之,还没上映之前,观众什么都不知道,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影片人设来引导观众产生好奇心或者说去电影院支持的动力。
    有的人会说了,等电影公映之后,直接炒作口碑不行吗?
    这当然很好,也是《阳光小美女》的优势,但公映前的预热同样重要,想想放映前后,宣传花钱的重点是什么,就会知道放映前远比放映后的宣传更需要投入资金和精力。
    一个是主动,一个是顺势,哪个容易很好对比。
    于是乎,利亚姆给《阳光小美女》的前期造势找到的爆点就只能将主意打到自家老板身上。
    嗯,也就是莱曼挂名的制片派上用场了,还有什么比莱曼看好《阳光小美女》的宣传点更好?
    观众的确不认识剧中主创吗,这是事实,不丢人,谁都有没有名气的时候,但他们知道莱曼啊。
    凭借这些年攒下的口碑与期待值,只要带上莱曼的名头,引起观众注意力是很轻松的。
    比如宣传稿这么写——
    震惊,8月9号公映的《阳光小美女》竟是被莱曼亲自看重的项目。
    什么,主创在莱曼亲自认可的情况下,拍出了一部家庭向的喜剧,有泪点,有笑点,非常推荐......
    这么一来,话题和热度,不都蹭出来了?
    有时候,“蹭”真是一个极好的方向,斯皮尔伯格还主动借势挺旗下导演,莱曼当然也可以这么活学活用,谁让莱曼确实在观众面前有一定的号召力,不用就浪费了。
    说句不好听的,莱曼一个人的名头比整个《阳光小美女》的团队所有人加起来都要高。
    名气,在好莱坞就是这么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莱曼亲近奥斯卡和戛纳这样的电影节,因为奖项很能带来导演所需求的东西——声望与资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