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77 - 第二十九章:江湖唯有英雄志
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每个班都有政治学习会,英语班也不例外。
不过会上主要是学习人民日报社论精神,推选某个同学为大家读报纸,朗读极其枯燥的长篇社论,这个读报人一般是团支书,不过也有例外,其余同学逐条分析、研究、学习,名曰政治学习会。
同学们都很热情,也很积极主动,在政治上,紧跟党的步伐。
林晓光没有在学习会上听谁讲起实践这篇社论,还是中午吃饭时,听同学们都在七嘴八舌讨论,才意识到发生大事。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话说的太对了。”梁振道激动之余,重重地拍着饭桌。
“你这么激动干嘛?理论之所以是理论,某种程度上来讲,和实际是脱节的,怎么实践?”陈一鸣不乐意了。
“胜利,你来说说,这话对不对?”梁振道把钱胜利拉入战团。
“老道,老陈,这个实践论和真理观啊,我不懂,真不懂,你就别为难我了。”钱胜利苦恼地抓耳挠腮。
“小光,那你说!”梁振道又看向他。
林晓光怔住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还需要讨论吗?明摆着的事,时间证明了的事,一场波及全国的大讨论即将展开,眼下非常时期,身为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还是要远离政治。
“远离政治,远离政治,远离政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他沉默着,一言不发,低头看着饭盒中的饭菜,一动不动。
“小光,怎么啦?说话啊?”
“不好意思,我突然想起一点事,先走了。”林晓光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对三人微微一笑,随即端着饭盒转身出门,神色匆匆。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
三人看着他,默然无语。
自从那天光明日报发表社论后,大讨论愈演愈烈,就连班上的政治学习会,彻底变成那篇实践社论的研讨会,林晓光躲都躲不及。
终于有一天,上完课后,傅老师叫住他。
“林晓光,出来一下。”
他最近跟傅老师走得比较近,却没引起同学们的过多专注,一来他在英语学习上,是班上的一哥,二来他年纪小,别人也不会联想到那方面,只当是师生关系好。
林晓光出门后,跟上傅老师的步伐:“老师,有什么事情吗?”
“还真有事,带你去吃北平烤鸭,开学这么久,你不是吵着嚷着我不请你吃吗?今天有人请,放开肚皮大胆吃。”傅老师笑意盈盈,上下打量着他,很是开心。
林晓光被她看得心里发毛,还以为心思被看穿,谁料原来是这样。
“有人请客啊,那我可以带个人吗?”他开玩笑试探。
“当然可以啊,反正有人掏钱,他无所谓,我就我所谓。”傅老师笑意更甚。
林晓光有些诧异,不过话既然说出口,那就不能再反悔,再说,他还欠着表妹一顿北平烤鸭呢,当下,他嬉皮笑脸道:“那行,我去叫我表妹。”
傅老师知道他有表妹这回事,也知道他还有个堂姐,更知道他们一家子是清北人,只不过是听说,见面还是第一次。
林晓光找到杨蓝时,她正在食堂排队打饭,幸好还没有打上,便直接拉她出门。
等二人见面,相互问候之后,三人一起上公交车。
在傅老师的带领下,三人抵达王府井的全聚德,当然,这年头还不叫全聚德,只叫北平烤鸭,要到93年公司法正式颁布生效之后,全聚德集团公司才注册成立。
三人进店,傅老师直接走到一个人面前,才落座。
“诺,钟文璋,你找的人,我给你带过来了。”
然后指着林晓光,介绍道:“这是我的学生,林晓光,也就是《英雄志》的作者,长安君,这是他表妹,杨蓝,就在清华隔壁北大就读,怎么样?够惊讶吧?”
钟文璋一脸错愕,之前听她说作者很年轻,但实在没想到,会这么年轻,看脸这么嫩,身高这么矮,估计才十五六岁,这么大能考上清华的,果然不是一般人。
“你好,我是香港商报的记者,钟文璋,粤州人。”他不敢托大,以对待同龄人的姿态,主动开口。
“钟记者,你好。”林晓光心思电转,隐约间猜到他的来意。
“我说,你们两个,能不能等下再聊,先上菜,行吗?让我们两个女士在这干坐着,也好意思?”傅老师嗔怪瞪着二人。
“青桐,你稍等,先点菜吧,马上就上来。”钟文璋无奈苦笑。
林晓光听到这个称呼,不禁眯了眯眼,看他们这个样子,很熟啊,好像关系很铁的样子。
北平烤鸭是全国驰名的老字号,店里的东西颇贵,一只烤鸭要八到十块钱,其他的菜也要一两块,傅老师倒是不客气,点两只烤鸭,一只白切鸡,一盘回锅肉,一盘小炒肉,再点两个素菜一个汤,才意犹未尽结束点单。
等上菜的功夫,钟文璋和林晓光就聊开了。
对于林晓光一个十六岁的学生,写出《英雄志》这么一本武侠小说,他没有半点怀疑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年头,能接触到港台新派武侠的人,在大陆屈指可数,都接触不到,更遑论创作。
但可能性极低。
如果不是自己亲笔书写,要么就是代笔,要么就是把别人的稿件据为己有,还是那个原因,大陆能接触到港台新派武侠的人,屈指可数,所以怀疑不成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大陆十六岁的学生,能写出港台新派武侠,天生就会?太荒谬了吧。
钟文璋对此很好奇,闲聊间,便诸多试探:“林先生看过很多武侠小说吧?”
“当然。”林晓光朝杨蓝眨眨眼,示意她稍安勿躁,随即同钟记者侃侃而谈:“港台有金古梁温,外加三剑客,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这些大家的作品差不多都看过。”
这话一出,钟文璋再无怀疑,香港武侠作家也就罢了,台弯的也知道,看来果然是业内人士。
“只是,不知道从哪看的?”他还有些好奇,却不追问,只是继续闲聊。
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聊四条眉毛陆小凤,聊白发魔女练霓裳,聊四大名捕会京师,聊着聊着,话题逐渐偏离,天文地理历史军事,随意海侃,一直聊到天色渐暗,不得不结束。
二人聊得甚欢,甚至有些相见恨晚。
最后,钟文璋才拿出一个信封:“长安兄,这是稿费,一千八百元,还请收好。”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