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从重婚案庭审开始 - 第94章 普法二新增 1000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幕之下。
    某医馆内,几个大夫半是好奇半是不解地展开了讨论。
    一个问道,“怎么又多出来一种鉴定?”
    一个做回忆状,“被打伤了做的是伤情鉴定,确定要不要追究对方责任;要向犯人要赔偿款,则需要做伤残等级鉴定和三期鉴定;而本次……”
    他想了想,“劳动能力鉴定和停工留薪期鉴定,这两项是做来干什么用的?”
    一个大夫道,“姜姑娘不是说了是工伤吗?做这两项鉴定是要向负责工地的公司主张赔偿款。”
    和被人打伤了一样,要有鉴定报告才能计算出合适的赔偿清单。
    “工伤啊……”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者推测道,“这个劳动等级鉴定估计就和伤残等级鉴定一样,看做工的人伤到了何等程度。而停工留薪期和误工期一样,鉴定伤者需要多长时间来恢复。”
    同屋的几个“年轻人”点头——在老人家眼里他们确实都是年轻人——有一张明确能计算出来的赔偿清单,无论是受害者和犯人沟通支付多少赔偿款还是直接去法院起诉,都比较划算。
    “只是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用不一样的鉴定标准。”一个略胖的医者下意识地抓了抓脑袋,“不都是受伤了吗?”
    故意伤害和工伤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鉴定标准不一样?
    姜海蓝没有细讲,天幕下的人们也就不知道,工伤的鉴定标准比人身损害的鉴定标准要低,也就是同样的伤可能工伤能评上级而人损不行。
    虽然不知道这件事,但一些“司法人员”边看边聊,也聊了个七七八八。
    “这个工伤主张赔偿的流程怎么这么麻烦?”一个小吏眉头紧皱。
    同屋的上司看着顺手写在纸上的简单记录,露出思索的表情,“但姜海蓝说的这个流程很有道理。”
    “道理?”
    另一个官员想了想,道,“做劳动能力鉴定的前提是拿到工伤认定书,工伤认定要公司配合才能做,公司不配合就要先确定劳动关系……”
    这些专业词汇说起来有点拗口,但是细想会觉得这些用词挺不错的,他想着,继续说道,“工伤工伤,总不能你说是工伤就是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中心要看工伤认定书,没毛病。”
    上司道,“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需要公司承认才能做工伤认定申请,但就算公司不承认,也可以做劳动关系认定,堵住了公司不认这条路。”
    “不错,”说话的中年男人摸了摸胡须,道,“按照这个流程看下来,法律是,偏向受伤的人。”
    一个年纪比他略长的官员闻言不由得笑了,“若是法律不偏向受伤的人,他怎么能拿到赔偿款?”
    “说得也是。”中年男人点头。
    赔偿流程听起来有些麻烦,但这个流程逻辑是通的,是合理的。
    某工地,一群修路的匠人趁着吃饭的间隙,听他们中的明白人讲这个“工伤鉴定”是什么。
    “并不是说和我们没有关系,”那人苦笑,“但也能说确实和我们没关系。”
    工友们听得迷迷糊糊,这到底是有关系还是没关系?
    监工的人很快就过来了,厉声喝道,“吃完饭就赶紧干活!别想偷懒!”
    恐惧于监工的鞭子,匠人们赶紧拿起锄头、铲子继续干活。
    工伤,工伤。
    方才给其他匠人讲解那人一边挥动锄头,一边回想着姜海蓝讲的知识点,苦笑了声。
    我们这些人若是死在这里,也算是工伤吧?
    但我们的家人是绝对拿不到赔偿金的。
    他一锄又一锄地挖着泥土和石块,他的前后左右,同样费力干活的匠人们神情麻木又痛苦。
    真好啊,有工钱,伤了死了有赔偿金。
    若是……
    他再度苦笑。
    北宋位面。
    欧阳修侧头问身旁伺候的人,“她说的是‘精准扶贫户’?”
    侍者神色茫然地回看他,尔后恭敬地表示自己没听清楚。
    欧阳修顿了顿,收回自己的目光,再度看向天上那道巨大的天幕。
    精、准、扶、贫、户。
    他琢磨着这个词,想着后世那些人用词还真是简单又准确,一听就知道他们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可越是清楚,就让人越想不通啊。
    你官府出钱出力让所有的小孩子都能念书,让律师给家境困难的人打官司不收费,还要给穷苦百姓做一对一扶贫?
    这天底下有多少穷人?
    若是一对一帮扶,需要多少官吏?需要多少钱财?又需要多少时间?
    你官府“扶”得过来吗?
    精准扶贫,在很多人眼里都是颠覆三观的、无法实现的、不能理解的政策。
    欧阳修想不通,各平行世界无数的人同样想不通。
    可是姜海蓝对面那对男女自然而然地说了出来,姜海蓝也马上让伤者去申请法律援助,这说明这一项政策在天幕上那个世界是落了地的,是大家都知道的。
    那他们的官府是如何做到的?
    历朝历代,再富裕的时候,都不能对京中百姓搞“一对一扶贫”;再负责再好心的官员,也不可能让辖区内所有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若非是大家看了这么长时间天幕,已经被颠覆了很多认知,八成觉得姜海蓝在吹牛。
    曾经当过官的、现在正在当官的人们,都觉得相当不可思议,却又不得不接受,同时祈祷他们的皇帝有脑子,不要突然发疯想参照天幕上的要求给他们提高要求。
    死也做不到好吧!
    ——
    姜海蓝和曹佳闲聊的时候,姜海蓝将直播间摄像头调高,给观众们看其他律师处的情况。
    有些市民站在桌前拿着宣传册在翻看。
    有些市民则在咨询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况。
    比如想离婚怎么办?
    比如公司怎么怎么自己想离职怎么办?
    比如租房和房东有了纠纷怎么办?
    比如工地上做了几个月活包工头拖着不给工钱怎么办?
    ……
    虽然发的宣传册是一些民法的知识点,但来咨询的人也有问刑事案件的。
    我家谁谁谁偷了人家摩托车怎么处理?
    我家谁谁谁被人骗了,用手机vx给人家过账,被警察抓了怎么办?
    我家谁谁谁挪用了公司的钱,公司报警,现在他被关进了看守所怎么办?
    我家谁谁谁被警察抓了,警察说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我们该怎么办?
    ……
    律师们都热心进行了解答,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
    天幕下的一些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就像是看戏一般。
    一些人则提笔记了下来,当案例分析用,从中提取自己认为有用的点。
    “证据,证据,他们提的最多的就是证据。”一个大理寺官员忍不住笑道。
    另一个官员表示认同,“判案可不就得看证据,总不能让两边吵,谁吵得凶判谁赢吧?”
    “这倒是不区分是他们那个世界还是我们这个世界。”
    “可是判案并不只是看证据。”一个官员抬眼看了看头顶的天。
    同僚笑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咦,天上的百姓也不是很相信他们的法官吗?”一个年轻女孩向她的手帕交说道,“他们也担心法官被收买,判对方赢。”
    手帕交笑道,“大概是因为自己没有关系,就害怕别人找关系吧,人之常情。”
    年轻女孩颔首,“也是。”
    手帕交看着被问的律师温声解释不会有咨询的人所担心的事,并说如果他坚持认为法官收了对方当事人的好处违规判决,就要拿出证据来。
    “这也没错,如果非要说审案的法官被收买了,自是要把证据摆出来。”
    总不能凭自己的想法随便造谣,否则被冤枉的人岂不是太惨了。
    但两个年轻女孩不知道,会有一些人,只要法院判决不如ta的意,就觉得法官被对方收买了。完全不会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也有人在聊起诉期限的问题。
    北宋位面。
    包拯惊讶地看着一位年纪略长的律师正在给咨询的人解释,“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你尽量在期限里去起诉。”
    对方问,“万一错过了诉讼时效怎么了?”
    那位律师说:“没有其他证据能中止一下吗?”看对方的样子,可能只是单纯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他回答,“依然可以起诉,如果对方当事人没有发现已经错过了时效,他也对你的诉求表示了认可,法官判决的时候不会提到过了时效的问题。”
    包拯道,“法官不主动提出时效已过的事实吗?”
    他右手捏着下巴,不过天幕上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他也是能理解的。
    “就好比甲从乙那里借了钱,就算过了诉讼时效,甲依然欠着乙的钱,如果甲愿意继续偿还,法律也好,法官也好,为什么要做小人,去对甲说,诉讼时效已经过了你不用还ta钱了?”
    包拯解释给身边的人听。
    他周围的人听得半懂不懂。
    华夏法律史上,诉讼时效制度在宋朝得以确立,因为宋朝是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朝代,这个时期的经济纠纷案件相对从前多了很多。
    虽然它的出现本身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但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包拯听到天幕上的律师们提到诉讼时效制度时,是抱有学习和借鉴的心态。
    只可惜提到的这位律师蜻蜓点水,没有深入讲解。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