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金枝 - 第一一六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土雷声落,与之一同消逝的还有许许多多将士的性命。
    谢远凝望着眼前硝烟过后的苍凉,心中是从未有过的沉痛。将士们低沉的呻吟声传来,他逼着自己忍住情绪。迈开步子,右手握着刀朝着峡谷中央走去。见状,四周未亡的大郢将是亦是红着眼挥刀对着身侧的敌人。
    刀锋划破骨肉的声响在空中格外清晰……谢远刀起刀落间,眼角却是悄然落下一滴泪来……眼见着反应不及的羌军一个个倒下,四周却环绕着传来一阵喊杀声。
    谢远目光里闪过一丝凌厉,他狠狠劈向眼前的敌人,随即对着身后残寸的将士道:“兄弟们,我们如今被包围了,趁着敌军还未近前来,速速撤离回树林中。”
    说着,他安排着副将领着将士们往后撤去,自己却依旧留在最后头,一人,一剑,只想守着脚下方圆,让身后的兄弟们离得更远些。
    这厢大郢将士狼狈逃离,那头羌国敌军见状,却是士气大振。敌军射来了满天的箭,那飞快穿梭而过的锋锐在空中划开一声声响叫。原本正试着往后退离的将士们不得不停下步子,回身抵抗。
    “将军,咱们和他们拼了吧。”
    “是啊,将军……咱们出来便没打算活着回去,不管如何,能多杀一个敌人也是好的。”
    “将军,属下愿意追随将军杀敌,宁死不降。”
    将士们把谢远围在正中,左右视去,余留下来的弟兄只有不到三百人。望着众人诚挚而坚毅的面孔,谢远捏紧手中的刀柄,朝天吼道:“好,将士们,我们要与他们战斗到底……”
    见逃离无望,众人纷纷摒弃了生死之念,挥刀,拔刀,刺,抽。他们的所有动作只化作一个字――杀。
    历尽千辛,谢远领着剩下的数十名将士退至树林中。望着林中七百匹骏马,谢远当机立断,命人将这些骏马分别对这不同的方向列好。大家躲在马群中,既可以抱住性命,也可以适当还击――一旦察觉敌军往林中攻击,他们便在马尾上点燃火,任由骏马朝着林外飞奔而去,以此阻挡敌军攻势。
    可终究是敌众我寡,谢远眼见支撑不住,攥紧了拳头将大家召集在一起。
    “将士们,咱们不能坐以待毙,无论如何,都要让玉门关上知道我们的情况,以免贻误战机。”谢远说罢,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圈画着,安排众人分作十个方向逃离此处。但愿,能有一个人能回去!
    谢远定了定神,抬手一一拍过将士们的肩骨,铠甲下的点滴热度烫红了他的眼:“但愿还有再见之日。”
    众人喉头哽咽,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憋着心口一股子气,骑上快马分头朝着四周而去。
    七人同行,便是分作三层将一人护在里头。一层层以血肉之躯为盾,哪怕痛楚难耐,哪怕身子摇摇欲坠,他们都不敢分心,只愿为了心中那一个信念流干最后一滴血。
    ……
    李怀玉算着时日,早就到了商议好的时候了。谢远此人,信义极重,若非遇着什么意外,绝不会不传一个口信回来。
    说服自己又等了一日,李怀玉再也忍不住了。他天未亮便跪在了沈耀屋前,只望他能下令前去营救。
    可沈耀称病,执意不肯见他。李怀玉虽气得发颤,到底不敢私自违逆军令。
    次日,军中传言谢远中福打败,已然身死。李怀玉大怒,寻传言者,却查不出风声源头。他知晓这种消息不会无缘无故而来,定是有不祥征兆。
    李怀玉思量许久,再次请求援兵不成,只好带着亲属卫队前往天山下,欲探个真切。临行时,亦有军师来劝:“郡守大人不可冲动啊,现在边防由沈大人负责,若是私自带兵出城,后果……不堪设想。”
    李怀玉虽性情耿直,不喜官场尔虞我诈,可他也并非不解世事。沈耀的为人,当然他便领教过了。只是谢远乃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让他如何能安心看着谢远陷于为难而不顾?
    摇了摇头,李怀玉喉头泻、出沉而哑的笑声:“罢了罢了,若有风雨,总归是要来的。”
    说罢,李怀玉扬了扬手,屏退了军师,转身前往练武场点兵去了。
    “哦?李怀玉倒还真有几分义气,也好,省的老夫还要花心思引他出去。你速速通告咱们的人,若李怀玉出城,不可阻拦。只是他出城后,再也别想回来……呵哈哈哈。”
    沈耀倚窗而小酌,面容安定却隐隐流露出野兽似的光芒。
    ……
    太初二年九月中下旬,玉门关守将谢远陷入敌军埋伏,生死不明。
    同月,南漳郡守李怀玉违抗军令,私自领兵出关,下落不明。
    同月,羌国大军压境,大郢士气低落。
    次月初,大郢将士出现疫症,战斗力锐减。
    “啪……”
    梁元邵将边关急报狠狠摔在桌上,心头一阵颓然。
    边关如今陷入困境,不管其中有否猫腻,他都不能罔顾百姓与将士的性命。而沈耀的奏折上写明了法子――援军。
    他要援军,要他手中西南边境的驻军。
    “沈耀,沈耀……”梁元邵低低叫唤着,紧紧咬住的牙齿相互摩擦,好似要将那莫名的气息撕碎。
    可终究,他不能扳回边关的现状。
    是夜,梁元邵急召苏知寒入宫,君臣二人彻夜商谈,在次日的早朝上终于定下了旨意。由苏知寒为钦差,亲去玉门关,一则安抚军民之心,二则运送粮草军饷,三来,乃是奉旨调动西南驻军,以平羌国之患。
    说起这个决定,最高兴的莫过于沈家一派。苏知寒现在可是沈家的女婿,皇上信任他不假,可有些东西也更改不得。现在苏知寒拿着皇上的虎符,便代表着沈家再次统领整个大郢的军权,这如何让人不喜?
    这决定不单单影响了朝堂的风向,连后宫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时间清宁宫里热闹非凡。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