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632章 631纸张紧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32章 631纸张紧缺
    2月12日,星期五,晴。
    眼下已经进入了六九,天气渐暖,柳树开始换装。
    韩愈有首诗写得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雨水是没有的,但柳树上的那抹浅绿很显眼,远远看去有点点浅绿,近了看却什么都没有。
    一同感受到天气转暖的还有田里的野菜,相信再过不了多少日子,它们就能竞相冒出新芽了。
    唐植桐打今儿起,恢复了正常坐班。
    上午处理了一下最近落下的工作,中午吃完饭,唐植桐直接去找方圆。
    以前没戒烟的时候,唐植桐对烟味不敏感,觉得方圆办公室没啥味道。
    戒烟后,唐植桐再进方圆办公室,好家伙,烟油的味道直冲天灵盖。
    “回来了?在那边怎么样?还适应吗?”方圆看是唐植桐,开口问道。
    “除了吃的差了点,其他都还凑合。”唐植桐坐下,给方圆大概讲了一下那边的情况。
    “唉,早就听说外地不容易,没想到困难到了这步田地。”方圆听完叹口气,随后又摇了摇头。
    “豫省最厉害,这趟出去,来回都见到了拍车窗的,去的时候车窗都被砸了。”唐植桐也摇头,豫省实在是太难了。
    豫省大部分地方是平原,格外适合种植,历史中颇受重视,每当王朝更迭,都会有“逐鹿中原”、“问鼎中原”、“兵家必争之地”的词汇出现在纸面上。
    唐植桐觉得这地方受重视,主要是地理位置好,而非因为产粮受重视。
    众所周知,黄河是地上河,而这一块又是平原,历史中没少遭受黄河决堤、泛滥的灾害。
    所以,尽管产粮,但历朝历代一直没有把豫省作为粮仓来对待。
    历史中,能称之为粮仓的地方几经变化,最开始是南宋的“苏常熟,天下足”,再到“苏湖熟,天下足”,最后是明清的“湖广熟、天下足”。
    豫省被定位为农业大省是解放后的事情,根治黄河也是解放后发生的事情。
    作为产粮大省,却被某些人折腾的最厉害,这很说不过去……
    “我想说的不是这件事,我想说wh市局的事。从基层职工的反馈来看,被处理的那位局长是个受拥护的,但因为弄虚作假被撸了。圆哥,咱得引以为戒。”唐植桐知道方圆的为人,性子直,生怕他冲动。
    “你是想说我吧?我知道,我又不傻。”方圆哈哈一笑。
    “嘿,还有个事。火车上的饭盒四毛钱一份,价格对于咱押运员来说还能接受。有部分近郊的线路没有吃到盒饭的机会,咱押运处是不是将押运安排微调一下?让大家伙都有机会补贴一下?”这是唐植桐想说的第二件事。
    方圆作为押运处的一把手,即便不犯糊涂,也得为职工的定量操心,那么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灵活善用已有机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也能争取到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这事可以啊!你不说我还想不起来,回头我找老张商量一下,看看怎么调整合适。”方圆一听这个,兴致就上来了,押运处的地就那么点儿,哪怕丰收,能分到每个人手里的也有限。
    “好嘞!”唐植桐对方圆答应下来是乐见其成的,这件事情不光对方圆有利,对押运员也有好处,而且唐植桐自己本身也是押运员。
    自己一个人吃火车上的盒饭有些显眼,如果拉着整个押运员都这么干,就没那么扎眼了。
    也许这就叫做共赢吧,这要是放在改开后,唐植桐觉得自己能当个先富带动后富的典型。
    不过押运处其他科室的职工,就没有这么待遇了。
    至于如何将这几碗水端平,唐植桐就不操心了,交给方圆去解决。
    下午回家,唐植桐是哼着歌往回走的。
    不睁眼看看外面的世界,不知道四九城的日子好。
    即便张新平、武爱军一个劲的说四九城治安比之前差了很多,但那也是跟自身比,与外地比起来还是好了太多太多。
    到家后,凤芝已放学回家,正跟张桂芳闹着要纸给课本包封皮。
    “用报纸呗,坏了再换。”自打去年起,普通用纸质量一言难尽,稍微看的过眼的也就年画纸了。
    年画一般分为三种。
    一种是老式年画,胖娃娃或抱或踩着鲤鱼那样的,寓意年年有余;第二种是新式宣传画,宣传一年来在某项领域的成果,一般以农业为主,各种水果、粮食作物堆一块,寓意五谷丰登;最后一种是人物画像,可以挂在家里供起来的那种。
    对于人物画像,老百姓一般不会说买,得说“请”,春节前是“请”到家的高峰期。
    唐家没有能给妹妹包书皮的年画,倒是还有点宣纸,但那个太贵了,更不合适。
    “报纸太薄了。”凤芝撇撇嘴,一副嫌弃的模样。
    “破了就再包一次呗,反正咱家不缺报纸。”唐植桐赏给妹妹个脑瓜崩。
    “行吧。”凤芝不情不愿的答应下来,但也向唐植桐提了新要求:“哥,老师说以后练习本得珍惜着用,铅笔写完了擦擦再继续用。你说练习本还包一下吗?”
    “不用,练习本包不住。”唐植桐摇摇头,现在的练习本封面纸张不厚,压根包不住。
    “可不包起来,还不等用完就掉下来了。”凤芝有些疑虑。
    “那就让咱妈再给你缝起来。”去年练习本的质量就不好,不光封面往下掉,里面的内容页也容易脱落,最后还是张桂芳用针线给缝起来的。
    学生本练习用纸,一个不起眼的日用品小类别,四九城在去年的时候实行了新的供应规定:人民教育委员会定总数量,各学校定使用计划,然后市文化用品公司专项安排生产收购,由零售商店包片按计划定量供应。
    这个顺序很有意思,先定数量,再定计划,也就是说今年就这些,多了没有。
    说是商店包片,其实为了能平均到每个学生头上,最后还是学校领回去发给每个同学,然后收钱再交到商店里。学生本的数量肯定是有所减少的,但价格没有上涨,据说是有财政补贴,纸价上调,本册价格不调。
    四九城百姓对此习以为常,并对这项规定表示了赞许,36开本的学生本才六分钱一本,就这价格还要求啥自行车?
    至于补贴嘛,这年头的四九城,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哪一项还没点补贴?没补贴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事。
    中小学生对此不懂,只知道练习册难买了,所以都是在正面写完后,再翻过来用背面。
    只不过今年练习册供应情况更加严峻了,听凤芝的意思,老师开学之际已经明确要求低年级用铅笔写作业,写完后用橡皮擦掉,方便练习册的反复使用。
    小孩子的动手能力有限,但唐植桐也没有帮忙的打算。
    在一沓报纸中挑出些不带敏感内容的,交给凤芝,让她自己先学着去包,自己则跑过去做菜,让张桂芳歇歇。
    唐植桐这边切菜的时候,小王同学拎着个烧水壶,和凤珍一同进了门。
    “你们屋的水壶坏了?”张桂芳在看到儿媳妇手里的水壶后,问道。
    “没,这是水壶厂给的试用品,桉子帮忙出主意造出来的。”小王同学笑着将水壶放在了唐植桐的面前。
    “这么快就生产出来了?效率够高的啊!”唐植桐放下刀,拽下壶盖子来,拿在手里端详。
    “看起来跟咱家里的没啥两样啊?”张桂芳一听这里面有儿子参与,也来了兴致,但没有看出门道来。
    “这水壶会响。”唐植桐将壶盖凑到嘴边,尝试着去吹响,但壶盖的边沿有点高,正好卡在鼻子上,无法跟哨子的位置紧密接触,只得放弃。
    “放点水进去,烧开了试试。”小王同学看到丈夫被卡了一下,笑得开心,从一旁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倒进水壶里。
    得,唐植桐看着兴致勃勃的一家人,也不愿做个扫兴的人,切好菜,安心在一旁等着,也不提炒菜的事,这屋里就一个炉眼,正蹲着“会唱歌的烧水壶”呢。
    大家并没有干等着,小王同学在旁边给家人讲着这个水壶的来历,不过没有提李姨的名字,只是说现在国家缺外汇嘛,有领导让唐植桐搞点发明云云。
    唐家正屋这个冬天都是烧的硬煤,火力很旺,小王同学那边刚讲完,水壶就开始“污污污”的叫了。
    刚开始声音小,随着水沸腾的越来越厉害,声音越来越大。
    一家人见了个稀奇,小王同学面带笑容的跟唐植桐说道:“水壶厂那边已经试生产了一批,投放到市场上,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挺好,没白费功夫。只是没想到他们行动这么快。”满打满算也才十来天,从实验到定型,再到试产、销售,这效率已经够高了。
    居高声自远,这事若是放在自己身上,即便用尽浑身解数,十来天能定型就不错了,剩下的环节难如登天。
    “也不看看是谁出面。”小王同学朝唐植桐挤挤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也算交差了,即便赚不到外汇,也能回笼资金。”唐植桐笑笑,取得了一个保底成绩,剩下的就是纯赚。
    眼下来说,虽然工业品还没有滞销,但经济方面不是很健康。
    由于北边撕毁协议、撤资,加上一系列迈大步行为,导致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但民间存储高,百姓有钱却不消费,这就让人很头疼了。
    眼下还不流行疯狂放水,高层也在摸索办法,一直到明年高价果上市……
    吃饭的时候,张桂芳指了指菜说道:“今儿街道发菜票了。”
    “以后买菜都得凭票了?”唐植桐不由得想起了年前的排队。
    “听说是呢。唉,你说这菜不会像粮食一样吧?凭票就缺。”张桂芳略微有些忧心。
    “谁知道呢。反正咱院子里能种点菜,日子应该会好过一点。妈,菜票规定每人每天多少斤定量了吗?”唐植桐倒不太担心自家缺了菜。
    “没,一张票买十天的定量,没规定每天多少斤。听那意思,具体供应多少,得看生产情况,淡季少,旺季就多一点。”发菜票的时候,张桂芳跟街坊们一起听了街道工作人员的讲解,就记在了心里。
    “那就这样吧,有就买点,没有就吃咱自家产的。回头天暖和了,我再去郊外挖点野菜,家里肯定不会缺菜的。”唐植桐砸吧一下嘴,看来蔬菜公司给自己留足了机动空间,没有硬性规定每天多少,具体分配多少,解释权在他们手里,主打一个灵活。
    吃过饭以后,唐植桐找到了菜票,每张票上印着多少天的字样。
    不仅学生本用纸紧张,就连票证用纸的质量也在下降,菜票所用的纸张比前两年粮票用纸差了很多,颜色犹如长期在田间劳作、被晒的黢黑的农民一般。
    而前两年的粮票则白皙的跟大家小姐的皮肤一样白嫩。
    唐植桐将菜票放回原处,问道凤珍:“你也要包书皮吗?”
    “嗯。”凤珍点头应着。
    “得嘞,我再回去给你找报纸。”俩妹妹一视同仁,都用报纸包。
    等唐植桐再回来的时候,凤珍正在帮着凤芝包书皮。
    唐植桐将将另一沓报纸放下,同时还有一沓信纸,印着“市邮政局”抬头的那种:“练习本不够用就用信纸,用完了跟我再要,跟你嫂子要也行。回头告诉静莹一声,没了一块从家里拿。”
    虽然纸张供应紧张,但由于工作关系,小两口单位信纸供应还是蛮充足的。
    “哥,我的呢?”凤芝在一旁非常羡慕,眨着布灵布灵的大眼睛,一脸期盼的问道。
    “你先用练习本,等用完了再说。”唐植桐没打算给凤芝,凤珍读初中,要写的作业多,而且是用钢笔书写,练习本不能擦掉反复利用,多给她一些是应该的。
    更何况年级越高,无论是数理化还是作文都需要用到草稿纸或大量练习,这些都是需要纸张打底的。
    “那好吧。”凤芝撇撇嘴,有些失望,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自个能把练习本用完,同时也有些羡慕姐姐,要是自己快点长大,也读初中就好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