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 第180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0章
    “李哥哥,我到图书馆借了高中的书本,自己在家学习呢。”
    丁秋楠把人带到了她的小房间,果然桌上全是书。
    “秋楠,你也别一天天在家看书,对了,这有二百块钱,我知道你爸现在有工作了,但医务室的工资不高,未必够销。
    这钱你自己攒着,该就,等以后你挣钱了再还我就行。”
    正好今天有空,他索性就把钱给了,不然等这丫头读高中去了,还是住校,几个月未必能见着一次。
    “谢谢李哥哥。”
    丁秋楠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心里也踏实了,学费一期五块钱,生活费一个月几块钱,不用管家里,这二百块钱能好久好久。
    “就这样吧,我走了。”
    李治国揉了揉丁秋楠的长发,表示亲昵,却也仅此而已。
    “李哥哥,要不吃了晚饭在走吧。”
    丁秋楠想挽留,因为人这一走,不知道哪天才能碰面。
    “这还不到四点,我还是回家去吃,回见。”
    李治国跟着就走了,丁家这会也没别人,待久了也不好。
    丁秋楠把人送到门口,看着自行车远去,愣了好一阵,才回到房间,翻开专门的记事本,在第一篇写下了二百块的金额和日期。
    又翻开后面,写了一篇日记……
    一九五七的国庆刚过完,小型水泵就制造出来了,一共造了七个,在测试过后全部合格,因为还有三个不良品中途已经报废了。
    大领导收到消息后,不到半小时就赶了过来,然后带了三个水泵离开。
    翌日,各大报纸就大肆宣扬起来。
    “号外号外,京城水泵厂研发出世界领先的小型抽水泵,将投入五百万建立新厂……”
    “水泵厂招工一千人,各大街道闻风而动,一千个工人名额落谁家。”
    “京城四中,三百名落榜高中生,集体安置进水泵厂……”
    李治国这边也收到了消息,水泵厂一期扩建,应该说是新建厂房和宿舍楼、办公楼、食堂等,先行招工一千人。
    而投入的五百万,跟工人的工资没多大关系,甚至跟建设场地也没啥关系,主要是用来购买设备,建立生产线,以及采购所需的材料了,上面可谓大手笔。
    同时京城水泵厂的级别一跃变得跟红星轧钢厂一样,成了厅级。
    但李治国依旧在以前的老同益水泵厂,他没办法升得那么快,这边也继续作为研发单位。
    ……
    一转眼,两年后!
    一九五九年,夏!
    “李治国,快,醒醒,来粮食了,晚了买不着。”
    “来了二大妈。”
    李治国翻身从床上起来,出门一看,二大妈就递上洗脸帕,他赶忙擦了把脸系。
    “哪家店来粮食了?”
    眼前的二大妈瘦了啊,从一百三十斤,愣是下滑到一百出头,只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竟然显年轻了。
    “春桥粮店那边,好多人在排队,我让光军和光福先过去占位置了。”
    二大妈说着就利索的帮着提自行车。
    “得,那我们现在就过去。”
    李治国看了看天上,该来的还是来了,自然灾难躲不掉的,而且是从去年就有征兆,去年年底定量就在消减,到今年更严重,全国的日子都难过了。
    原本他的定量是每月三十六斤,现在只有二十五斤,每天就八两主食,这已经算是好的了。
    像二大妈这些无岗位的城市居民,如今每月定量只有十九斤半,还不到二十斤,每天六两五,相当于三个窝头。
    没粮食那就吃蔬菜吧,也没有,蔬菜同样紧缺;那就多放油吧,同样没有,原本每月一斤半的油票,已经消减到了半斤。
    那就多吃肉,好吧,每月猪肉票半斤,春节和国庆当月是一斤,当月有效,过期作废,但现在粮食都缺肉更不好买。
    可这同样算是好的,有些地方定量只剩十四斤,二两油票,已经远低于之前的标准。
    京城隔壁的北河,今年种植了一百六十万公顷小麦,受灾八十万公顷,幸好通过抽水泵抢救了二十万公顷,即便如此也受灾超过三分之一。
    再往隔壁的隔壁吉春,干枯了一千多座水库,两百多条河流。
    总体来说,抽水泵还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很多地方,赶在河流干枯之前,把水抽到了农田、土地里进行灌溉。
    不然等真正干枯,啥都没了,也会严重缺电。
    “快,拿袋子,来新粮了,有白面。”
    “二妹,你跑快点到粮站排队。”
    “妈,我跑不动,肚子饿。”
    院里乱成一团,各户纷纷出动,李治国推着自行车载着二大妈往春桥粮站而去。
    在路上里还追上了跟小耗子一样的棒梗,这好像也没饿着啊。
    等到了地方,好家伙,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妈,哥,这边。”
    刘光天在队伍中呼喊着,两个倒霉孩子也瘦了。
    “来了。”
    李治国过去占了位置,把自行车交给刘光天。
    “李治国,你家关响和朝阳,在你老丈人那儿有吃的吗?”
    二大妈忍不住问了句。
    打年初起,李治国就把岳母和俩儿子送到三进大院去住着了,没办法,不然留在四合院,你敢大吃大喝?
    定量就那么多,你哪来的粮食?你哪来那么多的肉票、油票,哪买得蔬菜。
    同样的,春燕也带着儿子回了娘家,哪怕她二叔如今是食品厂的厂长,也不敢往春燕这儿送粮,那会引起公愤。
    “那边还好,不然我岳母没定量,在这边待不住的。”
    李治国这边也没多的粮票,谁家也不敢卖粮票了,甚至不敢换粮票,只要有粮食来了,拿着粮本赶紧换成粮食,落袋为安。
    不然你拿着粮票,哪怕下馆子也不定买得到吃的。
    “哎!这天道,啥时候才能好啊。我听说有些地方,今年就没下过一场雨。”
    二大妈感叹,正聊着,忽然间阎埠贵扛着一个袋子走过来。
    “哟,你们在这儿排着啊,还能买着粮食。”
    “三大爷,你这来得挺早啊!”
    李治国打趣了一句,他不能搬走,得在院里待着,不然一跑路,别人就会觉得有问题。
    “半夜我就来了,可算换到这月的白面定量了。”
    阎埠贵是看到李治国才过来的,这会低声说:“我家白面吃不完,找你换成棒子面?”
    “我去,三大爷,你这不过日子了,光吃粗粮能顶得住?”
    李治国已经没找谁换粮,这不能把别人往绝路上去诱导,他自己不缺粮食吃的,只是明面上没票。
    “咋顶不住,这不放暑假了,我天天在家躺着,每天半斤粗粮就够了,孩子们平时在家也不出门,不动就不饿。”
    阎埠贵算着的,现在粮食金贵,白面票已经炒到了三毛五,一斤白面,私下底能卖五毛五,行情这么好,那还不得趁着暑假捞一把。
    他家六口人,全部躺在家里,两个月暑假下来,可挣不少了。
    “三大爷,还得是你啊,这事回头再商量,这儿人多嘴杂。”
    李治国刚才还有点伤感,结果遇到阎埠贵来这么一出,差点心态崩了。
    “得嘞,我等你好消息。”
    阎埠贵乐呵呵走了,把粮食放到自行车后座绑上,这就气喘吁吁,昨晚上吃了一个窝头,到现在他一粒粮食都没吃。
    只能推着自行车返回院里,结果门槛跨不过去,没力气啊,只好叫喊着:“媳妇,快来帮忙啊。”
    “来了。”
    三大妈听到动静,这才从床上起来,不活动就不饿。
    两口子把粮食抬了回去,见家里四个孩子都在躺着,都满意的点了点头。
    “妈,我想出门,这都躺废了啊,呜呜……”
    阎解成哭了,弟弟妹妹才躺几天,因为才放暑假,可他都躺了一年多了,在家等着街道分配工作岗位。
    可现在哪有那么容易,岗位太紧缺了。“解成,别哭啊,哭也是费劲的。”
    阎埠贵看着四个孩子,笑着说:“咱家把白面换回来了,六口人,有三十六斤白面呢,全是今年的新粮,半夜才送到粮站的。”
    “爸,中午咱能吃上白面了,能煮个饺子吗,我好想好想吃饺子啊。”
    阎解娣在上铺趴着,昨儿天黑吃了窝头就躺到现在,除了上厕所,都在床上。
    “吃啥饺子啊,那还得费菜,现在新鲜菜多金贵。
    这白面啊,我和你妈另有大用,你们接着躺,中午吃窝头。”
    阎埠贵乐呵呵的,和媳妇回自个儿屋去了,关上门,这才说:“媳妇,我刚遇到李治国了,跟他提了拿白面换粗粮,你说这里边的差价该咋算?”
    “当家的,这白面外面不要票都卖五毛五了,棒子面才两毛五,拿咱也得收三毛差价,李治国不差钱的,他胃不好就缺细粮吃。”
    三大妈也瘦了,但因为躺得好,反倒没有二大妈那么明显。
    “都换给他?要不给孩子们留一斤白面,解解馋?”
    阎埠贵想到老大那半死不活的样子,这也没办法,街道没岗位啊,但也应该快了吧。
    当初刘光齐等了一年多,岗位都分配下来了。
    “留啥啊,吃了白面就吃不了棒子面了,还不得跟李治国一样,天天在家躺着,都不咋出门了。”
    三大妈不稀罕那一口,先把钱挣到再说,等灾年一过,天道好了,就这三毛钱,能换一斤白面加一斤棒子面还能有剩余,这里边的差价太大了。
    “那成,我换三十六斤棒子面回来,咱接着吃窝头,全家躺俩月,没准还能剩下口粮,下个月都不用换,把白面全卖给李治国,可不就赚大发了。”
    阎埠贵笑了起来,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啊!
    “当家的,你别坐着说,躺着。”
    “对对,坐着比躺着费劲,难怪李治国天天躺,养身体啊,俩月下来,我肯定能长肉。”
    阎埠贵赶紧躺好,早饭也不吃了,一天两顿,紧吧紧吧的,有顿可以多吃一个窝头,都能吃撑着呢。
    这边,终于到李治国了,原本他不用来排队,但每家的粮本不能跨区,只能在本街道内的粮站换粮。
    闲着也是闲着,下基层体验生活。
    跟着队伍进了粮站大门,得先到侧屋去办手续,也是在这儿换粮票,如果家里有孩子或上班的,要用粮票,就必须得换。
    若是直接购买粮食,就交钱,工作人员会在粮食本上做好登记,跟着就可以到旁边去领取粮食。
    分了柜台的,上面有标记,已经过了三号换过粗粮了,今天来的都是来换白面或是大米。
    李治国交了钱,拿着本子去了白面柜台,核验过后,他就把袋子打开,接在漏斗下边。
    营业员用簸箕称好重量后,就把白面从上面倒进漏斗里,只听刷的一声,有白雾腾起,白面已经滑进袋子里。
    一般会下意识往漏斗里看看,别有白面粘上里边没漏下来,那就亏大发了。
    “二十四斤白面,您装好了。”
    营业员露出笑容,她认得这位啊,惹不起的。
    “得嘞,您也辛苦了。”
    李治国提着袋子看了看隔壁屋打油的地方,人很稀少,之前已经打过了。
    他家四口人,加上俩孩子,如今每月的定量是七十一斤,这还是因为他和秦淮茹的初始定量高,算的是体力劳动。
    换了阎埠贵,就是脑力劳动者,要少好几斤定量。
    而现今细粮只占了定量的三分之一,之前最高的时候占到了七成。
    他在门口站了一会,等二大妈出来后,这才说:“我得去老丈人那边一趟,你们先回院里。”
    “好嘞,买到白面,心里就踏实了。”
    二大妈让俩儿子抬着面粉袋子,走了。
    李治国一溜去了小院,梁拉娣住在这里,但这会在上班,他打开门锁,到了厨房,往大缸里放了二十斤白面,这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也别放多了,会有问题。
    跟着放了张仿宋字体的纸条在白面上边,盖好盖子,还得跑下一家。
    等出门时,拿了一个大袋子出去,里边装着玉米芯,这玩意生火耐烧,比木材都好使。
    他拿到来道具的,把袋子撑起来。
    随后,他就去了陈家,把自行车停在门口,就扛起了后座的袋子,里边的白面已经从二十四斤膨胀到了五十斤,从空间里往里边添了量。
    “笃笃!”
    他有钥匙,但还是敲门好点。
    “来了!”
    丁妈妈打开门,“治国,你这又送粮来了?”
    “这月的新粮。丁妈,学弈在家吗?”
    话刚落,就听到屋里传来了呼喊。
    “李叔叔,你来啦。”
    学弈快速跑到门口扑倒李叔叔怀里。
    丁妈连忙说:“学弈,你叔叔还扛着粮食呢。”
    “没事,我劲大。”
    李治国扛着粮食,单手把儿子抱了起来,笑着说:“还得多吃,你关……没啥。”
    “丁妈,这有五十斤白面,计划外的,你藏好了。”
    他不是第一次送粮了,所以也不多说。
    “哎!我会藏好的。”
    丁妈妈赶紧把白面袋子接了下来。
    “治国,你怎么又送粮,你家有吃的吗?”
    陈奶奶从屋里出来,刚在躺着休息,年纪大了,不比当年。
    “有吃的,奶奶,你平时可别省着,但也别出去说。”
    李治国看了看手表,又说:“奶奶,我带学弈出去玩会,到时候给送到雪茹那里去。”
    “去吧,学弈就黏你,长大了跟你一样,也是个俊小伙,招人稀罕。”
    陈奶奶到现在基本可以肯定,外孙就是李治国的种,要说不是亲儿子,哪有大灾年的每月送五十斤白面过来,粮站主任都不敢这么造。
    “那可不,学弈就跟我亲儿子一样。”
    李治国说完这话,抱着儿子就溜了。
    陈奶奶笑着说:“这不,这都承认了,雪茹那边还不松口呢。”
    李治国出了门就把学弈放在前杠上,却是先去了小酒馆,出门一趟就得有价值,下午还得去看关响和朝阳,往那边送粮。
    “李经理来了。”
    “李经理,这您儿子啊,长得真好看。”
    小酒馆众人见他到来,连忙迎了上来。
    如今生意差了,但下滑也不算严重,便民食堂卖粗粮饼和窝头,因为跟粮站沟通得好,每天都能及时换粗粮,就是炒菜这一块不行了,缺新鲜蔬菜和肉食。
    小酒馆这边的生意倒是不错,二锅头的主要原料是高粱,这是粗粮中的粗粮,人吃多了消化不了。
    但酒厂也减产了,酒也成了奢侈品,不过李治国自个儿存货多,不担心。
    “这是陈雪茹的儿子学弈,我带出来玩。”
    谁知道他话音一落,学弈就嚷嚷着:“李叔叔也是我爸爸。”
    “哎哟,这孩子打小就跟我亲。”
    李治国这脸皮不是盖的,不算啥。
    小酒馆众人愣了一下,纷纷装着没听懂内涵,对于李经理跟陈雪茹的绯闻,已经传了好几年,不是啥新鲜事。
    “徐慧真不在啊?”
    他看了看店里,也不见老蔡。
    孔玉琴回话说:“她在后院,跟以前一样,是下午和晚上的班。”
    “嗯!”李治国点头,又说:“赵姐,你家孩子还能过日子吧。”
    “八个孩子都在家躺着的,就不喊饿了。”
    赵雅丽面露苦色,八个孩子八张嘴,都是能吃的,只能躺在家里节省粮食。
    李治国大大方方的说:“这样,下午四点,我到你家去一趟,看看孩子们。”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