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 第139章 后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9章 后唐
    唐朝,贞观年间。
    看到朱温、篡唐、后唐的李世民在努力的心平气和,毕竟想要活的久心情一点要好。
    若是一定要问他现在是否有什么感想没有,他可能会说:“我大唐后面的这些王朝,一个个都这么具有自己的特色吗?”
    契丹、辽朝就不说了,天幕也反复强调过他们是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自有不同;而且还是刚刚从部落联盟转向帝制的情况,保留的各种契丹民族特色自然很多。
    可这个后唐?——虽然是沙陀族,但鉴于称帝的李存瑁姓李、且这个李姓很有可能是大唐的赐姓,那么他们加入大唐、或者说在大唐生活应该有了不短的时间。
    所以,为什么你们后唐皇帝会有这么多养子?有养子也就罢了,为什么在有亲子的情况下养子还能纷纷登基?
    还有那宋朝,虽然确实是稳定下来了,但也着实自有一番特色。
    他叹口气,转而就着“人皇王妃摄政东丹国”的事情开口道:“所以,辽朝一贯的传统就是,在丈夫因为去世或其他种种原因无法理政、处理属地事务的时候,且子嗣年幼、或者随征在外、或者无子以及其他情况下,妻子可以直接接收相关权力和事务——起码在辽朝贵族层面如此?”
    耶律倍跑了,在刨去耶律德光是否会迁怒他的妻子儿女的问题外,人皇王妃萧氏接手了东丹国政,直到过世。而这又是一贯传统。
    所以述律平先前总摄军国大事的时候能够极快地掌握住局面——因为这本来就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他们的传统。
    明朝,洪武年间。
    朱柏大感震撼:“耶律倍居然没有死!他的王妃居然还能接手东丹国!他的儿子还能被辽太宗带在身边!啊,后面还登基了,成了辽世宗。”
    这可是切切实实的政治敌人,能够威胁到统治的敌人——虽然耶律倍现在并不能敌得过耶律德光,但居然就这么轻松就算是处理了……这让他这个知道自己在那个未来中被好侄儿逼到自焚而死的人怎么能够不震惊。
    “是啊,是啊,”朱橚幽幽道,“他活的可真开心。”虽然确实因为不爽而跑路到了后唐,但整体而言,可比他们几个好多了。
    朱樉没有这个体会,毕竟他在朱允炆登基前就挂掉了,于是道:“这可能也是辽国的传统。当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兄弟叛乱,辽太祖不也没有杀掉他们吗?”想了想,又补充道,“后来辽国还有几次叛乱,其中不少叛乱者也没有死。”
    所以,这是为什么?
    皇子们用充满疑惑和求知欲的目光看着彼此。
    ——凭什么?
    ——我们能不能也有这样的待遇啊?
    ——虽然他们讨论这个话题好像不是很合适,但反正,他们讨论的不合适的话题已经有很多了。
    朱棣缓缓道:“可能是因为他们是契丹吧。”
    说完这句比废话还废话的话后,他看着兄弟们带着不善的眼神,接着道:“天幕不是一直说他们是刚刚转变,之前还是世选制吗?可能正因此,不管是当事人,就是皇帝和反叛者,还是其他贵族,都不觉得那些事情是大事,需要处死。”
    之前可是联盟世选制,姓耶律的贵族理论上都可以竞争可汗,既然如此,把可汗代入皇帝,大家想要竞争成为皇帝,这有什么错?
    虽然这个逻辑不是很正确,但是在刚刚转变的阶段,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
    ……
    皇子亲王们一下子全蔫儿了。这情况,没得学啊!
    虽然他们也没打算搞什么叛乱。嗯,只是想要老父亲对他们宽容一些罢了。
    【而后唐的内乱,正是契丹真正大跨步走向一个类似中原的帝国的天赐良机。
    这种机会,堪称百年难得一遇,因为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是给契丹带来了燕云十六州——它的军事地理意义至关重要,但它带给契丹的并不只是军事地理上的帮助,还有人口、土地、文化、技术……
    若是没有这一次机会,若是耶律德光没有抓住这一次机会,那么契丹是否还会变成辽朝,需要费多长时间,就是一个问题了。】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一听到天幕提起这件事情,牙齿就咬得咯咯作响。
    他承认,大宋自身有问题,不仅有,而且有一些问题还是他也不愿意改变、或者难以改变的。
    比如说军政问题。以后唐为例,军事实力相当强大,但政治治理方面却差了不止一节——而大宋为了保证秩序、统治、约束那些已经在五代十国期间被放纵过了头的将领,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对于这些政策,他只能说要去改善,但并不可能彻底改变。
    但不论大宋自身的问题如何,当时石敬瑭以燕云为交换条件,换来辽太宗出兵相助,就是造成如今天下分裂的罪魁祸首!
    正如天幕所言,就算契丹可以自行发展,但没有燕云的土地人口和各项技术作为推动,他们的发展脚步起码会慢上一些,力量也不会有如今这样强大。
    契丹,天赞二年。
    听到契丹拥有了燕云十六州,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都欣喜若狂。
    那可是燕云十六州啊!
    “这是天神对我契丹的祝福!是天神在保佑契丹!”耶律阿保机立刻道,燕云十六州这样一个他梦寐以求的地方,最终也来到了契丹的怀抱,这不正是天神在护佑契丹吗?
    毕竟,天幕中这件事情的前提——后唐的内乱,李从珂弑君自立,可不是他契丹能够左右的。契丹,如今还在不断发展,还没有到能够影响后唐核心政治的水平。
    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都很清楚,若是按照如今的局面发展下去,即使有一天,契丹能够获取燕云十六州,也必然是在不短的时间之后——耶律阿保机一直想着将契丹的领土扩展,自然也和后唐军队有过作战,但胜率并不算高。
    想要攻下燕云这样的要塞,那就更加困难了。
    述律平笑道:“还要感谢那个石敬瑭,没想到这样一个追随李嗣源灭掉后梁的悍将,最终也促成了后唐的灭亡。”
    如今契丹是天赞二年,也是后唐李存瑁称帝的同光元年,石敬瑭正跟随李嗣源平定汴水不久。
    【天显八年,后唐明宗李嗣源驾崩,其子宋王李从厚被宣诏继位。但是,李从厚却并不能够真正掌握局势。他想要励精图治,但没有充足的经验,更没有足够的人手班底;李嗣源遗留下来的老臣把持朝政,却有并非有足够治国才能之人,虽然掌握大权,却不能处理好后唐存在的各项问题。
    后唐军队战斗力还是有保证的,因此,当时的主要问题就是内部问题,也就是中央和地方几位实力强大的节度使间的矛盾。
    而这些节度使的代表人物,就是李从珂和石敬瑭。
    但石敬瑭毕竟是外姓,而李从珂却是养子,又有潞王的身份,颇受忌惮,他的长子被外调地方,女儿被召入京城。
    李从厚登基后,改元应顺。应顺元年二月,他听从权臣的建议,对凤翔、河东、成德、天雄(魏博)四镇节度使进行易地调动,而李从珂正是凤翔节度使。
    于是,李从珂声称“朱弘昭等乘先帝疾亟,杀长立少,专制朝权,别疏骨肉,动摇藩垣,惧倾覆社稷”,以“清君侧”为名,开始反叛。】
    唐朝,开元年间。
    许是感知到了太宗皇帝的怒火,李隆基面对天幕中即使大唐灭亡也依旧存在的节度使问题,在大臣们若有似无的视线下,既有些尴尬、又有些愤怒。
    他绝对不会再这样设置节度使了!
    他怎么能清楚那个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反正他现在绝不是那样的想法——所以你们能不能不要悄悄打量朕了?朕能能感觉到!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感叹:“节度使的问题一旦开始,就无法逆转了。”
    这个节度使的问题,不只是指节度使一旦开始反叛、就会作战到底,还指一旦开始有节度使掀起反旗,后续对其他节度使就会愈发警惕——不管是原本的皇帝,还是节度使上位的皇帝。
    李从珂倒是成功了,可正因为如此,他就会更加警惕各个节度使,特别是同样实力强大的石敬瑭。
    “而且李从珂和石敬瑭仿佛一向不和来着。”赵德芳道,他记得有这个说法,两人关系本就不算好。
    【很快,李从珂就一路直逼后唐的京城洛阳。
    面对无力回天的境地,李从厚选择出奔,路上碰倒了他之前宣诏入朝抵挡李从珂的石敬瑭。但此时胜负已分,石敬瑭也不愿意为了李从厚而与李从珂对立,于是软禁了他。
    应顺元年四月,李从珂进入洛阳,登基称帝,随后派人杀死李从厚。但是后唐的混乱才正式开始。
    李从珂对石敬瑭非常警惕,一直不愿意放他归去,石敬瑭日日忧惧,最后还是他的妻子永宁公主请求曹太后说和,才放石敬瑭回去。
    但是即便如此,双方的关系还是日渐紧张。清泰三年,大臣薛文遇对李从珂的建议是“石敬瑭除亦叛,不除亦叛,不如先事图之”。
    于是,李从珂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
    而石敬瑭见到如此诏令,心中确信李从珂要对自己下手了——我怎么能坐以待毙?于是决定固守太原,若是李从珂不加以逼迫,就依旧奉其为主;若是不能容他,就“外告邻方,北构强敌,兴亡之数,皎皎在天”。
    正是那句话: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儿皇帝石敬瑭)
    (你真该死石敬瑭!)
    (称臣呼父古所无,石郎至今有遗臭。)
    (惟石敬瑭乞怜外族,恬不知羞,同一称臣,何如不反,既已为帝,奈何受封,虽为唐廷所迫,不能不倒行逆施,然名节攸关,岂宜轻隳!)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觉得,自己这才真正见识到那唐末的混乱程度——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虽然天子确实可以说是宁有种耶,大汉的高皇帝就是起于微末,但话不能这么说啊!宁有种耶——老刘家继承位置的天子,哪个不是因为身为刘氏子孙?
    或者说,就算要改换天子,譬如东汉末年那些人,也都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条件,可以是身负血脉、可以是人望所归、可以是治理有方……但,说到底,不能直接上来就是一句“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啊!
    居然连一层皮都不打算披了吗?
    而能够形成这样的风气的环境,又该是何等的混乱、无序、无所顾忌。唐朝的祸乱,遗留的真正灾害是在此处啊。
    -
    不只是他,汉朝、包括汉末的君臣们,看到这样直白而毫不掩饰的说法,都颇感震惊。
    纵使王莽篡汉、东汉末年的各地割据,大家都还要找到一些理由来论证天命,何曾如此来说明自己的正确性?
    这样的话语,简直和司马家当街弑君相差不远了。
    ——正确性,绝不只是兵强马壮就可以的。而天子的权威性、王朝的传承,也绝非一个兵强马壮就可以支撑的。
    需要兵强马壮,但不能只有兵强马壮。
    【李从珂自然不能容忍石敬瑭自立,要削其官职爵位。
    于是,在桑维翰和刘知远的支持下,石敬瑭派遣使者携带桑维翰撰写的表文,向耶律德光求救。
    契丹一直对燕云地区虎视眈眈。天显五年,耶律德光的弟弟、耶律阿保机的第三子耶律洪古就曾经攻下寰州(山西朔州),掳掠人口和粮草。
    面对如此良机,耶律德光怎能错过?更何况,石敬瑭还许下了相当诱人的条件:割让燕云地区作为报酬。与此相比,什么父子之名,那都是次要。
    于是,耶律德光欣然答应了出兵请求,约定秋日的时候出兵援助。
    而石敬瑭呢,反正都要反了,干脆又上表,指责李从珂的皇位非法,应当让于李嗣源亲子许王李从益。
    同时,亲自率兵固守太原城池,绝不外出,只等待契丹援兵到来。】
    (三千里赴难,一定能成功。看你气貌识量,真是中原之主啊。我要你立为天子)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