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 第137章 断腕太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7章 断腕太后
    【耶律倍是一个相对而言更加亲近汉人,崇尚儒学的人。
    在耶律阿保机想要选择一个对象进行祭祀的时候,耶律倍给出的回答是“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最后耶律阿保机还是建了孔庙,让皇太子耶律倍春秋两季都进行祭奠。
    而耶律德光呢?他同样重视汉人,重视汉地,但这和耶律倍还是有所不同。一个表现就是,他非常推崇契丹传统的征战、骑射等文化,武略出众,战功累累。
    而述律平呢?她本人其实是一个典型的草原本位的执政者,对她而言,汉人、汉臣都可以任用,汉人的经济、文化也可以拿来参考使用,但一切都要建立在维护好契丹原本权力和传统的基础上。
    那么,对于皇位更替握有不小话语权的,是传统契丹贵族。这一群体,同样是更愿意支持带有传统契丹色彩的皇子继承皇位。
    再一点,耶律德光的婚姻也是为他增加筹码的一部分——耶律氏与萧氏世代婚姻,但耶律德光又不仅仅如此。他的妻子、也就是日后的靖安皇后萧温,是述律平和耶律阿保机的女儿耶律质古,与述律平同母异父弟弟萧室鲁的女儿。
    换句话说,耶律德光既是表哥、又是舅舅,萧温既是表妹、又是外甥女。
    但不论如何,这显然又拉近了他和述律平家族的关系。】
    (这契丹就是蛮族,有悖人伦天理。)
    (哼!蛮族照样打的宋朝签澶渊之盟,打的宋朝跟我们辽朝称兄道弟,打的宋朝向我辽朝每年进贡大量金银财宝。)
    (就是,我辽朝是蛮族那宋朝跟我们称兄道弟也是一个蛮族。)
    (简直不可理喻,哼!)
    宋朝,开宝年间。
    虽然暂时播放的都是大宋有所了解的内容,但是赵匡胤看得津津有味,突然看到这些弹幕气到发抖。
    “赵光义都是你这个废物,让我大宋被如此嘲讽!”
    他咬牙切齿的嘲讽起辽朝:“这契丹也就是茹毛饮血的野人一般,没有半点开化,堂堂皇室,居然如此结亲,将礼法抛之脑后,完全不顾人伦天理,与野兽何异?!”骂完,又顺带拉踩一下,“我大宋礼仪之国,就绝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说完耶律德光的婚姻问题,他又顺便嘲讽了一下耶律倍:“这耶律倍崇尚儒学,想来也不过是表面而已,若当真懂得了儒家伦理礼义,怎么会让自己家中出现这样的婚姻?耶律氏和萧氏世代通婚,他自己是不是也与耶律德光没什么区别?”
    赵光美等人同样瞧不上这样的婚姻关系。女子再嫁倒是无妨,表亲之间结亲也是常见方式,但是舅甥之间就实在有些过了。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觉得自己吃到了一口大瓜,除去舅甥这个问题外,他好奇的是另一点:“那按照他们这种姻亲关系,平日里互相究竟该如何称呼?”
    表兄表妹这倒不是问题,这种常见组合,称呼彼此亲人也有例可循;但是舅甥呢?还是干脆扔掉这一层关系,单单论表亲?
    至于说耶律倍因为偏向儒学,而在传统契丹贵族中的支持者不够多,这在刘彻看来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想要向中原靠拢没有问题,但是可不能如此表现啊。”别说这是两个民族之间的问题了,就算契丹贵族们不为了利益,也会有种种顾虑——就算是同一民族内部,当地位不够稳固的时候想要表达自己的态度,那也需要再三斟酌。
    上一个主角,他们大汉的太宗皇帝不正是如此吗?那可是忍了许久各个集团呢。
    婚姻关系也好,太子问题也罢,这些都是契丹自己的事情,说到底和刘彻关系不大,不恰当的说,就算他们一天改立八个太子,又有什么收继婚,那都与刘彻无关。
    他真正在意的是一点:耶律倍在回答耶律阿保机的问题时,说的那句“孔子大圣,万世所尊”。
    孔子的祭祀确实早已有之,但是也并不能称得上如此尊崇,就连耶律倍一个异族太子都会如此推崇,关键是随后的耶律阿保机当真采纳了这个建议!
    “朕选择推崇儒家,废黜所有不在六艺之中、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在博士官学中的贤良,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统治……但后世发展到如此地步……”刘彻沉思,统一思想是必须的,是不可能放弃的,但是如果孔子的地位被抬高到这样的程度,那么皇权和儒家,这一本来只是工具的学说之间的关系,可就不好说了。
    所以,那些看起来颇为不错的人才选拔制度,如科举制,考核的俱都是儒家学说孔子之术?——之前天幕展示的大都是科举的推行、制度细则以及发展变化,倒真没有如何说考核内容。
    虽然宋朝的故事里面各个学说的儒学化已经显示了些许端倪,但契丹这一个建立孔庙还真是结结实实展露了儒学的发展。
    刘彻看了一眼董仲舒,这个老头也察觉到了后世的情况,额头上都开始有些汗水流淌了。
    皇帝要的是统一思想,儒家只不过是察觉到了天子的需求、把自己恰到好处地修改并交了上去,但皇帝要的只是工具,而不会是一个膨胀的儒家!
    【那么,既然要支持耶律德光登基,同时维持自己的影响力,述律平也开始了动作。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让大臣们不会反对自己——杀掉那些顽固反对的人!
    述律平召见契丹众多贵族,随后哭泣着、以一个皇后、又是失去丈夫的皇后的身份问他们:“汝思先帝乎?”
    这样的问题怎么回答?当然是:“受先帝恩,岂得不思?”皇后这么问了,先帝才刚刚走,臣子们怎么能够说不思念先帝呢?
    但立刻,述律平就做出了回应:“果思之,宜往见之。”她将这些人全部杀掉,为耶律阿保机殉葬,前后所杀以百数。
    这样的果决的做法,立刻震慑住了一批人,让契丹内部浮动的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但这样的物理消灭,显然也有人并不愿奔上后尘。
    一个叫做赵思温的人就对此提出了异议:“先帝最亲近的人当是皇后您,谁能够比您更与先帝亲近呢?应当您先行,臣跟在您身后才对。”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非常有道理。述律平是皇后,是耶律阿保机共同起家、掌权的妻子,再是心腹大臣,也不能比得过述律平亲近。
    但是述律平再次展现了她过人的头脑和敏锐的决断:“吾非不欲从先帝于地下,顾诸子幼弱,国家无主,不得往耳。”随后,她径直断下自己的右腕,放于棺中,作为从殉。
    这样的做法,再次展现了她的个人水平,反应、能力、心性……而经过一轮大清洗,契丹内部也已经完全置于述律平的掌控下。】
    唐朝,贞观年间。
    众人目瞪口呆,有人脱口而出:“这岂非吕后之事……”
    李世民渡过那段震惊之情后,道:“并非如此。述律后能够做到清洗百人,她本身的掌控力和力量是要超过吕后许多。”换句话说,述律平不是因为杀掉百余人才掌控局势的,而是因为她掌控了足够的力量,才能够杀掉百余人。
    若是她自身力量、威望不足,她根本做不到发动清洗、杀掉那些反对之人。那些反对者难道不想活命吗?只要有机会他们不会反抗吗?但他们还是统统被清洗掉了。
    或许最后这个赵思温以及述律平断腕,代表的是某种程度上的达成协议,但说到底,局面掌握在了述律平手中。
    契丹,天赞二年。
    耶律阿保机毫不意外,他的这个皇后的能力和心性,他清清楚楚。因此,对于她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也在意料之中。
    他倒没有去思考过自己死后述律平会怎样做——清洗,是必然的,这不用多想也知道。至于说清洗的理由和方法,那也没必要过多纠结。
    他只是对述律平道:“月理朵,朕的要求是,契丹必须是平稳的,即使有动荡也不能影响发展壮大。”他知道自己死后述律平一定会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持自己的影响力,他也很清楚,耶律倍的失败,核心在于对汉文化的态度分歧上。
    他自己是乐于接受汉家文化的,述律平同样愿意接受,但她并不愿意因此就全面汉化、丢掉契丹传统。耶律阿保机觉得,或许图欲在这方面确实有点过头。
    述律平笑了:“啜里只,我怎会让契丹落入那样的境地?这也是我的契丹啊!”她重视契丹传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想让契丹更为强大,又怎会让契丹因此败落?
    耶律阿保机没说什么,对于这一点,他还是很信任皇后的,也很信任皇后的手段。又叹口气:“有些人,到底是我的心腹,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尽可能保全。”
    【稳定内部情况后,述律平就进一步推动耶律德光上位。
    她在皇都,也就是日后的辽朝上京的大帐前,让耶律德光和耶律倍都骑马而立,让契丹诸酋长选择支持的对象,为他执辔。
    众人都知道述律平的心意究竟是谁,于是纷纷抢着为耶律德光执辔。
    面对这样的情况,耶律倍知道大势已去,再无更改可能。于是,在耶律阿保机驾崩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天显二年,他带着群臣,向述律平请求让位于耶律德光。
    就此,大局已定,十一月十五,耶律德光即位;十六日,拜谒太祖庙;十九日,举行契丹特有的即位典礼柴册礼;二十五日,上尊号为嗣圣皇帝,大赦天下,并决定沿用天显年号;十二月初三,尊奉太后为太皇太后,述律平为应天皇太后,册立妻子萧温为皇后。】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对于述律平的做法,别的不谈,她着力保护契丹传统的行为,康熙和诸皇子、以及众多满人大臣还是非常赞同的。
    “我八旗满洲,以清语骑射为本务……我朝列圣垂训,令子孙无改衣冠,以清语骑射为重。”康熙缓缓道,这话是对着在场所有皇子、满洲大臣的训示,“毋得沾染汉人习气,废弛满洲旧业。”
    满语,或者说国语、清语,是大清满族的根本所在,怎么能够弃习满语而去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早在康熙登基之后,他就明确规定,八旗幼童必须熟读满文,旗人写奏折必须使用满文。
    骑射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大清是在马背上得来的天下,虽然实际上对于火器的运用也不少,但骑射才是核心、是传统、是满族维持独立的一个关键。他先年东巡,除去当时的政治因素外,也同样想要考察、督促一下八旗子弟练习骑射。
    康熙暗自忖度,骑射可以暂且不用太过着急,倒是这满语……不如让八旗各个都统对各自负责的旗人展开一次考核,看看他们掌握程度究竟如何,也好了解如今大清的情况。
    他在这边想着,那边的大臣们的心思也开始活动:皇上如此一番表态,肯定不会说一句话就完事儿。以当今的风格,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一场检查……要给合适的对象透透口风了。
    至于说那乱七八糟的亲戚辈分关系……满人如今其实也有不少,自然也没必要提及。
    考虑完,康熙重新把注意力转回天幕内容上。
    述律皇后的功绩他不否认,但是述律平掌握大权、干涉皇位更替……这就是康熙并不喜欢的了。虽然辽太宗确实是一个有为君王,但这不应该由述律平一个女眷来决定。她辅佐皇帝就可以了,怎么能够插手大权呢?
    这也是康熙不怎么赞同辽朝耶律氏和萧氏的婚姻规则的原因之一。这样世代联姻,不就相当于把皇帝的权柄分了一部分出去吗?但,天子,怎么能够和别人共享权柄?那些想要试探的,都是心怀不轨之辈,理当处死才对。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