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92章 兄弟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2章 兄弟三人
    走到太极殿外,今天比往常来了早一些,所以李恪瞪着大眼睛,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皇兄。
    平时一直都是踩着开朝的点来上朝的皇兄,今天竟早来了半刻。
    李承乾看看殿内已经有不少文臣站在那里了,从怀中拿出一只温热的包子,道:“吃了吗?”
    李恪接过包子道:“谢皇兄。确实还没吃。”
    不多时,李泰也来了,他比往常来得晚一些,做皇兄的起了带头作用之后,这个弟弟似乎也开始倦怠了。
    “皇兄。”李泰作揖行礼。
    李承乾又从怀中拿出一个包子,递给他道:“青雀也吃个包子吧。”
    李恪刚吃了一个,有些不上不下的,低声道:“皇兄,还有吗?”
    李承乾低声道:“就带了两个,本来是打算早朝结束的晚,拿出来吃垫一垫肚子。”
    兄弟三人站在太极殿前,说着话,也不着急入殿。
    李承乾又道:“青雀啊,你好像又胖了。”
    李泰刚吃完一个包子,看了看自己,道:“太医署的医官说过,弟弟这个年纪,多吃点也无妨。”
    李恪道:“其实弟弟平时吃得也很多。”
    李承乾笑道:“你在军中,青雀整天与文人混迹,你们俩的消耗量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李恪憨憨笑笑。
    “伱们两俯耳过来。”李承乾问着两个弟弟,道:“最近宫里宫外,或者是父皇那边有没有传来关于太子妃的消息?”
    李恪诧异道:“皇兄急着成婚吗?”
    李承乾道:“孤也挺好奇的,他们一般成婚是什么时候。”
    李泰道:“年岁二十左右。”
    李恪也扳着手指盘算片刻,道:“那确实还需要几年。”
    注意到两个弟弟的目光,李承乾叹息道:“孤今年才及冠,自然是不想着太早成婚的,朝中这么多事忙都忙不过来。”
    李恪与李泰也是讪讪一笑。
    时辰差不多了,等舅舅几人走入太极殿。
    李承乾也带着两个弟弟走入殿内。
    兄弟三人鲜有这般说话。
    只不过接下来,李泰又恢复了心思烦乱,蹙眉不语的神情。
    皇帝走入大殿中,早朝便开始了。
    有言官上前弹劾,道:“陛下,近日太子殿下在朝中用度设卡,令各部苦不堪言,臣以为殿下年少,需要教导而不是早早参与朝政。”
    讲话的言官言之凿凿,看着年纪也挺大的。
    可对方的弹劾李承乾并不在意,反而有些高兴。
    还算是有人提出反对的,还是有人在乎这个太子的存在,那这样就很好。
    身为太子被人议论也是正常的。
    父皇给了一张弓,意思是让孤这个东宫太子继续刻苦练习箭术,也能早日有父皇那般的风范?
    或者说出于公心来看,父皇这是褒奖东宫太子,希望这位太子继续为大唐的江山社稷发光发热?
    很快,岑文本便站出来反驳道:“陛下,太子殿下从未在用度之上设卡,而是命各部做清楚预算再来提交,就算是不会做预算的,中书省也可以代为做预算。”
    “尔等做不好预算,却来怪太子设卡,朝中调度若没有秩序,岂不是乱作一团?”
    时任殿中侍御史的张行成站出朝班道:“陛下,朝中用度本就有多有少,各部按需,紧张与否才来安排,一时调度不及时便无端弹劾,臣以为这般风气不可有。”
    听闻张行成早年就成名,从一个小小的县尉到现在的殿中侍御史,他与马周一样,出身贫寒,反而言行是属于那种不畏强权的人。
    而父皇这些年,有意无意间也在挑选如张行成,马周这样的人物成为太极殿上的新人。
    这类人对大唐当然是有好处的,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这种人越多越好。
    东宫太子被弹劾了,东宫太子的弹劾被揭过了,就连当今陛下都没有计较。
    众人三三两两走出太极殿,李承乾准备去东宫用了饭,再去中书省。
    便对舅舅与老师,还有郑公道:“不如一起去东宫用饭。”
    房玄龄道:“突厥与漠北开战了,昨夜又来了三份急报,臣不敢耽误,还要去呈报给陛下。”
    李承乾又道:“那郑公与舅舅可否方便。”
    长孙无忌看了看魏征,道:“我等便去东宫用个饭。”
    魏征颔首作揖道:“叨扰太子殿下了。”
    李承乾走在前头道:“不打扰,不打扰。”
    太上皇李渊正在与弟弟妹妹玩着藤球。
    走到崇文殿前,小福便将饭菜都端了上来,中午吃的是黍米饭,还有梅干菜焖肉。
    魏征道:“原以为东宫菜色还有多好,原来殿下每天所吃与寻常人一样,也就一两个菜。”
    李承乾将半只咸鸭蛋分给舅舅,又将自己的一半给郑公,道:“是不是外面有人议论东宫?说东宫的饭食如何如何?”
    魏征缓缓道:“起初是有议论的,这还是从河间郡王口中传出来,后来几番解释,亲眼见过的也不多,老夫亲自来了才知晓,东宫的饭菜无非肉蛋菜,也没什么特别的。”
    因刚开朝的这几天是最忙的,李承乾只能牺牲了午睡的时辰,用了饭便去中书省当值。
    “太子殿下,这是阴山与凉州的奏报。”
    李承乾接过于志宁递来的奏章,安静看着。
    按照去年定下来的互市路子朝中打算用文书来挑选西域人,突厥人,只有拥有文书的人,才可以来大唐进行大批量贸易。
    这种一种贸易的权力,只不过在奏章所安排的,房相他们在这方面多做了一些安排,选定都是各部落的重要首领。
    一来为了分化各部落,二来为了控制突厥人的发展,特意还会选择敌对方。
    阿史那杜尔向关中卖了五千头羊,并且又买了五百块肥皂与二十石肥皂渣。
    一边突厥人卖羊来得到关中的钱,一边又买了肥皂,用肥皂找回鹘人换战马。
    这一前一后,肯定有慕容顺在安排。
    且不说,他是怎么做到的。
    至少这一次交易,给朝中减少了不小的压力。
    按照现在市价,一匹上好的突厥马可以卖出八贯钱,一头羊卖去一些较远的地方,能够卖出三贯钱到四贯左右的好价钱。
    当然,因为这些年关中发展良好,羊在关中并不是太值钱,所以放在关中自我消化,肯定是亏本的。
    因此要将羊群放在关中以东的一些地方去卖。李承乾写好批注交给于志宁,道:“这些天关中各地的物价起伏也做一份卷宗,让户部交给孤。”
    于志宁点头道:“喏。”
    不多时房相便回来,批复之后,将兵部与户部的事先安排下去,再去安排吏部与工部的。
    有了两位东宫属官的帮忙,得以轻松了许多。
    李承乾问道:“房相,互市相关的卷宗往后也是孤来安排吗?”
    房玄龄提着笔,一边书写着道:“殿下做完批注,臣会再看一遍,不用因弹劾而畏手畏脚。”
    “老师体谅,孤实在是觉得庆幸。”
    看老师忙碌的样子,李承乾也不好再多说什么,继续看着今年各县送来的奏报。
    现在关中的物价,斗米维持在了二十钱左右的价格,白面三十七钱一斗。
    麻布细的价格便高低差了许多,稍微好点的火麻布一匹都要四百钱。
    至少是维持住了,斗米二十钱的价格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太坏。
    今天,各国使者陆陆续续拿了大唐的回礼准备回去了。
    李百药对高昌王子道:“太子殿下得知高昌王礼佛,便给了诸多经书。”
    高昌王子麹智盛笑着道:“太子殿下有心了。”
    李百药又道:“此番回去,希望王子一路顺风。”
    麹智盛翻身上马又道:“等回去之后,外臣自然会禀报父王,在长安遇到的种种事。”
    看了看麹智盛装在几台车上的上万块肥皂,李百药再道:“有句话也是陛下想要劝谏高昌王的,还望王子代为转达。”
    本就有些不耐烦了,高昌王子只想唐人的送别能够快点结束。
    李百药道:“突厥与漠北的战事,乃是他们两地的恩怨,大唐只是劝和,还望高昌也不要插手。”
    麹智盛点头,这才招呼着他的随从策马离开了长安城。
    “李尚书,其实不用与他说这么多。”
    闻言,李百药回头看去,见是许敬宗作揖道:“原来是许侍郎,现在应该叫许县丞了?”
    许敬宗道:“高傲又自负的高昌父子,守着富裕的高昌,而不强兵,是取死之道,他们去插手漠北与突厥的恩怨,同样是取死之道,他们早晚都会自寻死路,与他说这些又有何用。”
    “许县丞此话倒是点醒了老夫。”
    别看现在的许敬宗是县丞,可他还是当年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一,传言中太子与泾阳也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如此人物,即便是他只是个县丞,也不容小觑。
    李百药道:“与他说得越多,他反倒是越在意。”
    遥望这队高昌人离开的方向,走得远了,便觉得他们的身影越发恍惚,好似随时都会消散。
    许敬宗又道:“泾阳还有不少事,下官就先告辞了。”
    李百药作揖又问道:“许县丞如何确定,高昌定会自取灭亡。”
    许敬宗走出城门昂首道:“自负自大早晚毁了高昌,这还需要理由吗?”
    李百药站在城门前,稍稍一礼,便又回了城内,去了皇城禀报消息。
    各国使者该走的也都走了,等李百药送来了回赠的礼单,李承乾看着道:“今天的典籍送出去有多少?”
    “回太子殿下,多是儒家经典。”
    “使者们收到回赠之后心情如何?”
    李百药又道:“他们说当今天可汗陛下英明神武。”
    李承乾缓缓道:“今年回赠的贺礼比往年缩减了许多,他们应该说大唐小气才对。”
    李百药讪讪一笑道:“这种话,使者们也不敢当着唐人说,也不敢在长安城这么说,比之往年,依殿下的安排,丝绢丝绸送得少了,送的儒家经典更多了一些。”
    听着他的工作汇报,总体上很满意。
    李承乾将手中的礼单还给他道:“余下的事情,还请礼部主持。”
    “喏。”李百药收好布绢走了两步,便又匆匆回来道:“臣还有一事想问。”
    “你说。”
    “听闻太子殿下要推迟冠礼,臣问了陛下,陛下也说让太子殿下做主,敢问是哪一日较为合适,礼部都是要提前准备的。”
    李承乾还在忙着整理卷宗,一边道:“不用着急,你先回去忙吧。”
    “喏。”
    李百药躬身行礼。
    半月之后,互市之策给朝中带来了五千余贯钱的收入,这无疑是给朝中提了一口大气。
    房玄龄站在陛下面前,禀报着事情前后来由,道:“陛下,大朝会还未开始时,各国使者刚刚到长安,许敬宗便一直与诸国使者走动,还卖出了不少肥皂。”
    说着话,他又递上一份奏章给陛下看。
    李世民一边看着卷宗,示意他继续说。
    房玄龄又道:“高昌王子买了一万块肥皂。”
    听到这话,李世民轻蔑地笑了笑。
    话语顿了顿,房玄龄接着道:“陛下,高昌王子拿着肥皂向西域的贵族介绍了肥皂的用途,以及用法,现在各路西域人都清楚了有肥皂一物,已有不少人要来关中打听。”
    李世民道:“肥皂而已,高昌王子显一时富贵罢了。”
    房玄龄颔首道:“正是如此,他们对新鲜事物的一时追求,如先前的关中一样,之后便会慢慢平息。”
    “嗯,太子这些天如何?”
    “回陛下,太子殿下这些天经常在中书省忙到天黑,开朝这半月来朝中很忙碌。”
    李世民道:“也是难为这孩子了,有劳房相多多教导他。”
    “臣,在所不辞。”
    东宫,李承乾听李治念着突厥送来的急报。
    阿史那杜尔的兵马又被打回了同罗,遭到了漠北人的猛烈反扑。
    双方人马在同罗这个地方,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纠缠。
    本以为突厥人的骑兵是凶猛,不承想,与漠北人交手便遇到了这么大的阻力。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