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佛竟是我自己 - 第692章 谋圣、棋圣,大夏太师
第692章 谋圣、棋圣,大夏太师
张九阳看着这段文字,心中突然有些触动。
诸葛七星拖着重伤的身躯,燃烧寿命,重回巅峰,孤身一人大闹地府,抢回了三弟的半缕残魂。
这段文字潇洒飘逸,力透纸背,似乎笔者在写的时候心潮澎湃,意气风发。
恍惚间,那位熬尽白发的老人,又有了几分少年时的模样。
同时他也明白了,为何那封太祖遗旨中,岳军神的元神还能有自我意识,原来是被诸葛七星抢回了半缕残魂。
可惜接下来的笔锋又变得沉郁顿挫,言辞更是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悲凉。
“今吾大限将至,终不能见稻浪千重、童子诵书之景,愧对先帝河清海晏之托,难铸青崖白鹿之世。”
“惟愿后来者持此残卷,继吾未竟之志,须知长安道虽遥,总有赤子接炬而行。”
“吾之一生,上不负国,下不负民,上不负兄,下不负弟,后世儿郎,莫笑吾愚忠,亦勿悲吾痴妄。”
“魂归桃山,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乾元四十八年秋,诸葛七星绝笔。”
至此,张九阳看完了整个卷宗,他默然良久,心中似是五味杂陈。
特别是最后那段文字,上面还依稀有着斑驳血渍,可见当时的诸葛七星,确实已经油尽灯枯。
乾元四十八年秋,诸葛七星便是死在那个秋天,想来便是在写下这封绝笔后不久。
据说他去世之时,虽是深秋,然帝都满城桃一夜盛开,甚至有人看到白鹤三绕未央宫,负残缺虎符投汉水而去。
以至于六百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百姓还是对乾元二字念念不忘,深深向往和怀念着那位鞠躬尽瘁的国师。
就好像在另一个世界,即便过去了一千多年,依然有无数人都希望丞相能赢。
片刻后,张九阳小心地将这封卷轴收起。
老实说,这封卷轴中所记录的东西,远远没有他意料中的多,很多他内心的疑惑都无法解答。
但他却觉得异常珍贵。
为了镇压那头吞食人间气运的大魔,大乾已经付出了太多,如今魔头已灭,天下或许将迎来真正的盛世。
当然,张九阳也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比如鬼谷仙师为什么会变成红毛魔神?
比如天尊究竟是谁?又在谋划什么?
此次乾陵大战,汇聚了天下诸多强者,连久不出世的格桑尊者都来了,难道天尊就只是观望?
想到此,张九阳不再耽搁,身躯化为一道电光,瞬息间洞穿虚空而去。
修成五雷天心正法后,雷遁之术在他手上进入了一种崭新的境界,并不只是普通的飞行,而是化作雷电击碎虚空,接着穿梭于一种混沌般的特殊世界。
那里没有生命,没有天地日月星辰,充斥着虚无与各种驳杂的灵气。
其中就有雷霆。
轰隆!
电光一闪,当达到某处时再次破碎虚空,进入现实世界,化作张九阳的身影。
而此刻,他已经身处在了两千里外的京城中。
整个过程大概只用了几个呼吸的时间,而且就连护国大阵都没有察觉。
这是以雷法来掌握空间之道。
虽然和帝钟神通相比还有所差距,但消耗的法力更少,对肉身的负担也更小。
乾陵,或者说桃山。
这里已经模样大变,不再是陵寝的样子,而是开满了桃,就好像当年诸葛国师陨落的那个深秋之夜。
桃树下,棋盘微微一震。
对弈的太祖皇帝和太平观主同时抬起头,看着身边那个身穿紫衣洞仙袍,横空出现的俊美道人。
“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到了第七境,二弟若是还活着,见到你,应该会有很多话要说。”
太祖皇帝的目光有些失神,仿佛看到了当年桃山结义时那位羽扇纶巾,神秀高彻的二弟。
“恭喜张天师破境!”
太平观主则是作揖行礼,眼中微微有些波澜。
很显然,张九阳的修行速度也超出了他的意料。
张九阳还礼,而后深深望了两人一眼,道:“两位前辈,事已至今,还请如实相告。”
乾陵一战,他感觉到背后一直都有只无形的手在操纵一切。
比如皇帝提前在玉真的识海中做了手脚,想以此来要挟张九阳,然而那张放在乾陵中秘藏的玉符,却莫名变成了猪蹄。
并非是吕祖的手段,而是在那之前就有人将玉符悄悄换成了猪蹄,并施法遮掩。
那个人,便是眼前的太平观主。
张九阳静静注视着他,眼眸深处有雷光涌动,想要看清对方的底细,却发现依旧无法看得太清。
不过现在他已经能确定,太平观主,应该是八境出阳神的修为。
一位六百年前的八境,诸葛七星的师父,身上又埋藏着什么秘密?
他所做的这一切,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在张九阳的注视下,就算是深不可测的太平观主,居然都隐约感受了一丝淡淡的压力,耳畔似是听到了滚滚雷鸣。
就连棋盘上的棋子,也在微微跳动。
他轻轻拂袖,止住了跳动的棋子,而后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道:“看来这次就算不说,也得说了。”
太祖闻言调侃笑道:“李观棋,你若是再不说,怕是这把老骨头,都要被这小子给拆了。”
八境出阳神固然厉害,可这小子简直就是妖孽,厉害的神通比比皆是,六境时就能斩七境,谁又知道他七境时能不能匹敌八境?
顿了顿,太祖又道:“你先说吧,正好朕要想一会儿棋。”
他现在已经处于劣势,步步艰难。
太平观主点了点头,但眼中又露出一丝迷茫。
“这件事实在是太过于久远了,以至于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了。”
“对了,你应该已经看过天元留下的绝笔了,那就从天元讲起吧。”
张九阳眼底的雷霆渐渐消散,宛如翻滚的汪洋又复归平静。
他席地而坐,静静聆听。
“严格来说,天元不仅是我的弟子,也是我的师父。”
太平观主的第一句话便让张九阳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一度怀疑他是不是又脑子混乱了。
“天元,也就是诸葛七星,他的前世,乃是上古时期大夏王朝的祭祀,亦是人皇最为信任的太师。”
“诸子百家虽多,能封圣者却寥寥无几,而他,被同时誉为谋圣和棋圣。”
“当年那场牵动三界众生的大战,便是一次他和诸天神明的对弈。”
……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