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第22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匡也很忧虑,骆晟的老婆是永平公主,这位公主现在还没跟婆婆兼姑姑那么的横,但是如果她想,她就能更横。想为难他们不需要任何的技巧,硬收拾就行了。
    祝缨道:“那就请他也参与了?”
    阴郎中道:“他不傻,已经看出来咱们的安排了。要怎么不着痕迹地劝他参与呢?”
    祝缨道:“我去吧。”
    “你?”
    祝缨道:“我本来就是要去外地赴任的。”她本来就是要去两千七百里外当县令了,流放也不过如此。就算得罪了权贵,还能把她怎么样?罢官免职?那她就不用“流放”了。
    阴、苏二人还要跟她客气:“这……怎么能让你一个人担着呢?”
    祝缨道:“这样最划算。既然他愿意做事,那就让他扛一点儿事也不错。早早结案,我还得赶路呢。就这么定了!”
    …………
    驿站自从来了骆晟,它的住宿安排就又是一变。
    祝缨到这驿站的时候,自知品阶不高,哪怕当时驿站里没有住进一位品阶比她高的人,她也没有要主院。阴郎中和苏匡来了之后,主院就归阴郎中了。现在骆晟来了,阴郎中只有挪地方的份儿了。
    祝缨先回自己的房里,准备换一身衣服再去见骆晟与这位驸马好好谈一谈。
    不料衣服才换了一半,骆晟那里居然派人送了一张帖子来请她过去一叙。
    祝缨匆忙换好了衣服,赶到骆晟那里。
    骆晟坐在座上,看到她进了屋子居然从座上起来迎了一下。祝缨道:“不敢不敢。”
    骆晟又坐了回来,他努力控制着脸色,低声道:“有什么不敢的?也不用不敢。”
    祝缨微微低了低头,骆晟道:“来之前我见了七郎,请教要怎么断案,本以为可以试一试。你们。”
    哎哟,祝缨反应过来了,他还是郑熹的两姨表弟,他娘跟郑熹的娘算是堂姐妹。这京里的皇亲国戚们都沾着亲戚,跟村里的亲戚像、又不太像。所以总是容易让人忽略他们那种关系。
    祝缨一脸真诚天真无邪地发问道:“郑大人都教了驸马什么呢?刚才问案有什么收获吗?”
    骆晟被她脸上的表情糊弄住了一下:“什、什么?那刚才……”不是你们准备好的词儿,就像陛下问话时那等颂圣诗一样的给我准备的套词吗?
    他很快又想到了另一种可能,脸色变得不好了起来:“我该有什么收获吗?收获大家的善意?”
    祝缨一脸的莫名其妙:“不是说跟郑大人请教过了吗?他都教了您些什么呀?什么善意?不是善后吗?”
    骆晟道:“善、善后?”
    祝缨左右看看,对骆晟的随从们快速地摆摆手。骆晟犹豫,祝缨道:“还赶时间呢,快点儿,有话不能给你们听。”骆晟的好脾气发挥了作用,说:“你们先下去,我有事要请教祝大人。”
    将人都支了出去骆晟严肃地道:“还请赐教。”
    他的目光很真诚,也带了点威胁。祝缨也没打算接着糊弄他,开门见山地说:“驸马以为一件案子,什么最难?”
    不等骆晟回话,她自己回答了:“对各人来说,不太一样。我就喜欢查案子。但是一个案子,查明了真相仅仅是个开始。您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善后才是最难的。”
    骆晟道:“眼下这个案子,政事堂已然准备好了几个继任的人选给陛下挑选了。虽然还未下令,但善后自有人做。”
    祝缨缓缓地摇头。
    “怎么?”
    祝缨道:“您来之前我们也想过了怎么与您一起办这个案子。大家都知道,您以前不常出京,办案子算是新手,下官等三人呢,除了阴郎中是吏部的,我与苏司直都是大理寺的老手了。我们不能坑您。善后是最难的,不太想让您做。真要这么安排了,搁衙门里,等那新人经历得多了日后明白过来,得记恨这群老鬼一辈子,临死都得跟孙子说,我年轻的时候,叫个孙子给坑过。”
    骆晟道:“我说了,善后自有人做。莫要哄我。”
    祝缨道:“什么叫善后?您这么说就是还不太明白。当然您刚才说的也算善后,但不能全算。姚春刚才招了那么多,您就没有听出点儿什么来吗?您要不嫌弃,我细细跟您讲?办案子嘛,都是打生手过来的。”
    “你说。”
    “找到田罴的尸身,也未必就能确定是病死还是谋杀,何况尸身未必就能找得到。就算定个谋杀,处罚姚春等犯人也不叫善后那叫结案。可是姚春此人在本地已然为官数载,对吧?”
    “这不是已经知道的吗?”
    “他还招了什么呢?”
    “诶?”
    “趁机大发其财,倒转府库财物。怎么倒转的?谁经的手?为什么不揭发?里面还有没有其他人参与其中?这么久了,一个仆人冒充官员,硬是无人发现破绽,他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再有,贪赃枉法?就他一个坏人,所有人都是好人?要是把这些人都办了……”
    骆晟道:“正该如此。”
    祝缨道:“牵连太广,这是个得罪人的活计。您是驸马,是贵人,要是交给您呢,下官等三人可真是轻松。可是您又是新人,一头扎进去,于您日后的仕途也不利,下官等人呢,也显得不厚道。”
    骆晟皱眉道:“会有这么严重么?这是钦命的大案!”
    祝缨道:“您要是真下定了决心,那下官再说一桩事,您掂量掂量?”
    “你说!”
    “这就是‘善后’的大事了——起初,下官手上的人手不够,没有兵符,也控制不了府衙,只能趁夜冒险去抢出了几本暗账回来。第二天,城里知道了这件事,这边本地官员来驿站与下官等见面,那边府衙就失火了,账本儿全烧了。”
    骆晟的表情严肃了起来:“死无对证?都能推到姚春头上了?这府衙必然还有人枉法!”
    祝缨双手一摊:“对下官等人来说,这才是要做的善后。查不查?怎么查?能查出多少?怎么报?怎么结案?”
    “当然是如实……”
    “‘实’在哪里?”
    骆晟道:“你这是对我说了实话了,你放心,我既然来了,断不会就只为了分一分功劳就走,让你们陷入困境。你说的‘善后’,在我看来也是案情,也要查。”
    “您想怎么查?关键是,用谁来查?本地,谁可信?谁可靠?”
    骆晟张了张口,明账没了,勉强用暗账倒也可以,但是就指望他们几个吗?他想说再向京城请命调人来,又觉得不妥。他反问道:“临行前,七郎说你精明强干,让我有事可与你实话实说。如今你也给我一句实话,你打算怎么办?”
    祝缨道:“您要实在的,下官也说实在的。已命带来的人先接手府衙了,其余县衙等都先不动,让他们维持秩序。
    顺着暗账捋,与暗账有关的,都拿下。再从为姚春办事的官吏、商人、仆人入手,顺藤摸瓜。朝廷可以将他们全都黜了,咱们不行,还是得拿实据。一应赃款赃物,统统查没。这是案子。
    另外,既然陛下派了您来,您就得再更出色一些才好。”
    骆晟道:“什么意思?”
    “咱们不得为接下来继任的官员做些准备么?”
    “嗯?”
    “查赃,都要封了报账的。姚春把府库都要搬空了,新官上任,他拿什么来维持?现收?还是跟朝廷讨要?下官想,这就得您上表,请留一些钱粮在本地。这也是善后。还有,安抚百姓,不要让一些奇怪的流言传出去,有损朝廷的威严,直到新官过来接任。还是善后。”
    骆晟点头道:“好!你果然是个周到的人。”
    祝缨道:“勉力维持罢了。驸马,真决心蹚这个浑水了?”
    “这算什么浑水?你们也忒小心了。”
    祝缨叹了口气:“一条河,个儿高的走着就过去了,个儿矮的进去就得呛着了。您个儿高。”
    骆晟道:“什么高的矮的?只要用心做事,都能过到岸上去的。”
    祝缨笑笑:“那咱们这就开始了?”
    “好!”
    …………——
    骆晟说到做到,一个生手,倒也做事认真,总是说“不能辜负陛下”。实打实地与当地官员“交涉”,他所谓的交涉,就是把当地官员“请”了来,让他们自己说。
    想也知道,不会有人说自己也跟着姚春犯法了。骆晟就把他们都“挽留”了下来,各人家里贴了封条,然后继续“交涉”。
    骆晟苦口婆心:“你们都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能不知道廉耻呢?自己做了什么,还是自己说了的好。”
    官员一面的苦相:“驸马,下官等都是受蒙蔽的,自己并不曾犯法。”
    骆晟继续劝:“你们就不想想妻子儿女吗?”
    官员们倒是想,可惜见不着,自己都被扣下了。
    祝缨忙得像条老狗,拿人、抄家的间隙中还要抽空瞄一眼骆晟。一看之下不由感叹,他确实是安仁公主亲生的儿子,天生就知道怎么欺负人。
    祝缨和阴郎中、苏匡比骆晟累得多。
    他们要干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查清姚春所有的其他罪行并且拿到证据、赃物赃款,清查与姚春有关联的商人、官吏查封犯人的财产作为证据,安抚百姓、维持州府的正常运转。
    其中最让人头大的是维持州府的运转,因为府库被姚春搬了,官员被骆晟扣了,既没钱也没人。阴郎中与苏匡二人公推了她:“你是要做亲民官的人,这个你应该熟啊!案子我们多办一点,这个就是你了吧!”
    话说得倒也不算差。
    还好祝缨带了一个祁泰。因为本地的账史等人都不太可信了,祝缨就用了祁泰来做账。抽出姚春赃款出的一部分暂充府库,做出一本干干净净的新账,好留给接下来赴任的新官,也算送他一份人情。
    祁泰是个会做账的人,要他一个人很快理清一府的账是有些难度,但是不管前尘往事,从头开始做一本新账,那倒是挺容易的。而姚春等人的其他账本证据现在还不全,暂时不用他来做这个账。
    祁小娘子看到父亲也忙碌了起来,东家每晚看一遍他做出来的账,看完都是点头,终于放下心来:亲爹的饭碗应该能端稳了,谢天谢地!
    祁泰的账越做越多,一片忙乱之中,又闹起了贼匪。
    为了收集姚春等人犯罪的证据,祝缨等人不得与骆晟商议,发了个告示:曾受迫害的百姓可以来鸣冤。
    这无疑让收集证据的进度快了许多,却也接受了许多额外的案子。甚至连不是姚春等官吏犯的事,也有人来告。
    “田罴”被抓了,许多官员都被骆晟“挽留”了,歹人们可算找着机会了。府城的治安比姚春主持的时候还要坏!
    衙役因为跟随姚春围攻驿站又有平时助纣为虐的事,大部分被兵们关进了牢里。兵们倒还能查,隔行如隔山,抓贼的事儿他们还差了点儿。
    有几个人从隔壁打洞,偷了一家米铺的掌柜家。另一伙人则是绑了个财主的儿子要赎金。
    两件事都是阴郎中接的,他找到了祝缨和苏匡:“你们俩,谁办这个?这个我可不在行。”阴郎中也是想表现的人,他也给自己找了个方向:陪骆晟跟官员耗。案子给苏匡,庶务给祝缨。
    不过有两件案子,于是两人抽签,苏匡去抓贼,祝缨就去找绑匪。
    祝缨先召来财主,财主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老朽五十岁上才有这个儿子呀!”
    “孩子多大?”
    “八岁了。”
    祝缨看那勒索信,上面写着,三日后的傍晚带十两金子到城外树林里赎儿子,逾期不候。
    祝缨把那封勒索信扣了下来,说:“你儿子脾气好吗?想好了再回答我,平时会不会打骂奴仆?会不会撒泼打滚儿跟你们要东西?如果会,就不算脾气好。他跟绑匪两个人里有一个脾气不好的,你就得等着给儿子收尸了。”
    “犬子脾性一向很好。又聪明好学,这信就是他写的,我认得他的字儿。”
    祝缨看了看信纸,说:“不说实话,滚吧。”命人把他轰了出去。
    财主懵了。祝缨不给他主持公道,整个府城也没有官员管他这个事儿,他只能自认倒霉回家筹钱。
    祝缨却暗中叫来了侯五:“你行伍出身,会跟踪吧?”
    “还、还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